星五行属什么以及含义?
我们常说的五行的“行”,古书上写作“彳”,是指像人行道的道路,而“星”字本意为“星光”,引申指“星辰”。《说文》中有云:“星,众星所拱。”“五行”的“五”,甲骨文字形为“五”,指手拿的东西,用五个指头表示很多的意思。金文将“五指”改为“四口”,表意不明。小篆在金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变成了“五口”,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人观察星辰,发现日月五星都有各自运行的轨道,且运动均有规律性,于是将天空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用“木火土金水”5种元素来命名28个星官(即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并用5条直线将其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对应“五行”——这样,“五行”就成了上古先民对宇宙结构及运行规律的一种朴素解释。
至于这“五行”对应的是哪5种物质或元素,则众说纷纭——有说是石、有说是水、有说是土……而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些说法都缺乏证据。不过,有一种观点相当流行,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元素都包含阴阳两个方面——“木”属阳木、“火”属阳火、“土”属阳土等;而且,四季中春天属于木,夏天属于火,长夏属于土,秋天属于金,冬天属于水。这样的“五行”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常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