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的五行属什么颜色?
五行与五色 什么是“五行”呢?“五行”,在古籍中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现代科学中“五”不是指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大基数(10),比如我们说“五金”并不是确指五种金属,而说“五十音”也不是确指50个字母……那么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基本元素的运动变化。 而五色呢?《黄帝内经》认为“五色”就是青、赤、黄、白、黑。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辨脉法》中说 “面赤如胭脂者,其色受于脾胃”“黄胖不渴,其人短气,少津,大便燥结者,有热矣。其色必黄” 金代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 “肝木生于东方,东方色青……” “心火生于夏季,其色亦赤……” 可见五色中的“红黄黑青白”是与五行中的“火土木金水”相对应的。并且中医理论中还指出,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也是有规律的,如“日出而阳气升,日落而阴气升”,在一日之中,上午“阳气升发”,下午“阴气升发”,因此一天之中也有阴阳的变化,白天为阳,夜晚为阴。
这样,我们便有了判断人体阴阳的一个标准——
早晨,人刚醒来,浑身困倦,面色多苍白无华,这是阴气盛的表现;
中午,阳气达到顶点,面色开始发红,这是阳气盛的表现;
傍晚,阴气逐渐旺盛,而阳气开始有所收敛,面色由红转白;
夜间,是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阳气潜藏的时候,此时的人面色大多苍白无华或微黄。 不过,这种整体性的阴阳划分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判断大方向的依据,而我们真正的诊断,还要结合其他症状以及四时的变化来做综合的判断。 除了五色,中医在观察和记录病情时还会使用其它的方法来反映阴阳,如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以判断疾病在生理上、病理上的变化,并由此推测发病的时间、程度以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