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日的五行是什么?

严铭轲严铭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简单,甲午天的五行是土。 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1、甲午天属于干支天(非节气天),干支天是古代中国人建立的一种时间系统。它以北斗斗柄的方向为依据,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冬至这一天,太阳由南向北移动,斗柄指向“子”位;春分这一天,太阳由北而南移动,斗柄指向“卯”位;立夏这一天,斗柄指向“辰”位,等等。60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 这种划分的方法实际上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情况。

2、每一个节气对应着北斗斗柄的一个指向。在某一节气内,北斗斗柄的正南方(“午”位)被分作四个“小节气”——“芒种”“小暑”“大暑”和“立秋”;其正东方(“卯”位)被分为五个“小节气”——“惊蛰”“春分”“谷雨”“清明”和“谷雨”;正南(“午”位)被分成六个“小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和“立秋”……如此等等。

3、二十四节气又分阴阳两类,各十二个。每一个阴阳节气的开始,都有“三候”,所谓“三候”就是一个节气内有三个物候现象。每个阴阳节气的末尾又有“一候”,代表五天的时间。六十年就有24×3=72候。每一候都有特定的物候现象—— “冬至”一候蚯蚓结:冬至时节,蚯蚓交尾相接,弯曲盘旋。二候麋角解:冬至之后,雄性麋鹿的角开始脱落。三候水泉动:冬至之日,山水之中的泉水开始流动。

从冬至这天,往后面数“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以此类推。直到“九九”结束,此时阳气渐盛,大地回春。 为了便于记忆,古代的文学家想出了“画九”的办法,就是用笔蘸上朱砂,在纸上画出梅花枝干形状,然后在每一横枝上画九个花瓣,每个花瓣代表一个“九”,这样就组成了1至9的圆圈,每个圆圈都涂成红色,十分好看。民间还有“赋九”的方式——用九个字一句的诗句写一份长一点的解寒的诗篇,如宋代释文珦《冬至》中的诗句“阴极之至,阳生此夜。海冰初合,瀚海生波。凌阴积贮,雁足传书。香暖瑶炬,醉凭佳人。莫负韶华,早结来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