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属于五行中的食?
五行的食,在古代指百谷;在现代泛指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礼记·月令》说,孟春之月,“养志之月也……是月也,田事方兴.唯恐其劳,昏晨均修,毋失农时”。
这“田事方兴”的“食”就是五谷——稻、黍、稷、麦、豆,也就是说这时应该忙着种庄稼了,千万不要因为劳累耽误耕种。 古人说的“食”其实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吃”很不一样,现在的“食”字是个会意字,上面是“辛”,下面是由“禾”和“日”组成的“食”字。所以,古代的“食”指的是用鼎蒸煮烹制好了的食物。而我们现在吃的很多食物都是古代没有的,比如面包、咖啡、巧克力等等。
至于“食”字的本义,则指美味的食物,《礼记·祭统》有“贡蔬食、脯醢”,孔颖达疏解释道,“食者,膳也。”“脯醢”就是制作精良,味道鲜美,可以当“食”的腌菜、肉酱等。 不过,古代虽然也有“食”字,却不代表着这些文字表意的字,与今天相同。
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就对“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食,饣米也。从饣,从食。”可见,“食”的字形演变是很复杂的。 而“食”的本义也是古代一直使用的含义,就是指美味的食物。 不过,我们现代使用的很多词汇古书里面并没有记载,如“食品”“食物”“饮食”“食用”等,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呢? 宋代陆佃撰写的《礼记正义》里提到了这些食物的意思—— “食品,食之功用曰品,言可供人咀嚼品尝者也。” “食物,食之有用者曰物。” “饮”是指饮料。“饮”本来指“饮酒”,后指任何含水份的液体。 “食”和“饮”合称“饮食”。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食品”的定义是: “食品,指的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并且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物品。但人们普遍不把它归入“五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