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字在五行属什么?
“微”的五行是“水”,不是“土”! 有人说是土,因为“土”能生“金”,而“金”又能生水。其实这很勉强,从汉字本义去解释“微”的字形演变过程就能发现,“微”最早写的字形像“末梢”的“末”,那么“末”是什么五行呢?当然是火。其次才是木、金或者水。因此说“微”属水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古人造字是很讲究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原型,我们现在的汉字都是古文字演变而来的,但是我们的祖先在变化字形的过程中,还是保留了字的原形的特征,这就是“象形”和“会意”的方法。例如这个“微”字,它的原型就是“未”,下面部分是一个“止”(脚),上面部分是一个“末”(竹的末梢),合起来表示“草的末端”的意思。所以“微”属于火。
至于有人说古代有“金属切削”的意思,因此把“微”归为金。这种用法是近代才有的,而且主要是用于“细微”的“微”。古代没有这个意思。另外“微”字在古代只有“无”读音weī时才有“微小”的意义。读méi时,是没有这一意义的。
在现代汉字系统中,“微”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其字由“彳”和“徽”构成,“彳”表意,为“小”义;“徽”表音。那么,这样的“微”自然是从无“宀”之“徽”直接通过加“彳”而来的。
“细微”的“微”确实从“彳”得“微”字之义,不过并不是从无“宀”之“徽”加“彳”成“微”。无“宀”之“徽”是今字,如果考察“徽”字的历史,就会发现,古代“徽”字有各种各样的写法,如“髧”、“徬”、“微”等,这些字都是从“微”得“徽”字之形,属于异体字的范畴。也就是说,今无“宀”之“徽”的本字其实是“髧”、“徬”、“微”等。也就是说,有“宀”之“徽”和无“宀”之“徽”的古字其实可以统一到“微”字系统中。
如此说来,古今之“微”皆从“微”得“微”字之义,其字本意为“细微”。“微”字本义为“细微”,那么其所从之“彳”一定与“细微”有联系。从甲骨文和金文“彳”的字形说,“彳”应该是“只”或者“足”在“小口”中行进之状。之所以说“彳”是从“小口”中行进之“足”,是因为甲骨文和金文“口”字有大、中、小之分:“口”、“囗”、“口”,其中“囗”像“中口”之形,是普通意义的“口”字,而“”像“大口”之 形,是容器之口,可以用来盛装东西。由此,凡从“”之字,必与容器有关:
“彳”字本像“细微”之口,其字本义为“小口”。“彳”字后来引申为小径,再引申为行动等意义。
“微”字后来用为“卑贱”、“暗中”、“精妙”、“衰落”、“表示疑问”、“无,没有”、“非”以及姓氏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