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方位是怎么确定的?
先明确一个概念,我们常说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的本意应该是指五种物质或能量的状态。古人发现,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可以用这五个字来概括其性质和特征 ,比如颜色可以分作“红橙黄绿青蓝紫”;味道能分为“酸苦甘辛咸”;气候能够分成“寒热温凉燥湿”等等。其实这五个字就是古人总结的不同事物的五种状态,它们分别对应着今天所说的“氧化态”“还原态”“离子态”“结晶态”“气态”。
古人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这些结论,后来人们又把这种研究方式叫作“五行的方法”。也就是说当你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时,你也是在进行“五行的思考”。五行的方位也是从这种思维中衍生出来的。
把天地看做一个整体,日月的光芒照耀大地,大地之上万物生长,这时人所处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你所看到的物体朝向。如果你站在东方,那么朝阳刚刚升起,夕阳正在落山,整个天空由白转红;如果你站在南方,则是骄阳似火;如果你在西方,则日落西山,一天即将结束;如果你在北方,则满天繁星;如果你处在中央,则阴阳平衡,日夜相等。这就是五行的方位——东西南北中。
古人运用五行的方法来认识世界,除了认为世间万物各有其形、各有其性之外,还试图给万事万物找个归属,五行方位就是这样产生的。 比如中国版图的形状就像一个大鸡腿,因此有“土居中央而四方皆临水火”的说法,而我们自己正好处于西北方,正好是水(银河)和火(太阳)的中间。
再比如中医里的子午流注,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都有对应的脏腑开窍,并确定了一日之中不同时间所适用的治疗方法。其中子时(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和午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各有一个特殊的穴位——“子时胆经当令”“午时心经主事”——也就是这个时间段属于胆和心两个脏腑的时间段,其余同理。这就是运用五行配合阴阳理论再来分割大半天,每一部分都对应着一个或者几个具体脏腑,这在现代科学里是没有的,但却是古代中医理论非常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