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五行属什么时候?
公元1976年,在福建福州发现了东汉晚期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的“侯官治”瓦当印。 该瓦当上书写着“侯官冶”三个字。关于这三个字的年代,有学者认为其造于三国孙吴时期;也有学者认为其成于晋代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这些说法虽然各有依据,但都指向一个时间点——东晋以前。
然而,问题在于,“侯官冶”之“官”字与“冶”字的写法却是晚唐五代时期的字形。 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候官县的建制肯定要早于唐代,那么,侯官冶的“官”和“冶”怎么会是唐代的字形呢?! 如果没有新的发现,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无解。然而,就在最近,我有幸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出土了一些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的“河南郡”瓦当。
这些瓦当中有一片上文字完好,正面刻有四个隶书字——“河南郡治”。 “河南郡”这三个字清晰明了,时代特征鲜明,应为隋代真迹。而其下的“治”字,更是写出了“官”“冶”二字缺笔的造型。 这下子可算找到了候官冶的准确建于公元605年的证据了! 上溯至两汉之际,河南郡的治所所在巩县正是西汉宫女邓氏的封地。后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在此筑城,始称“邓州”。到了晋代,豫州刺史部治所在此,前燕、后秦等也曾置荆州于此。北魏时迁治所到洛阳,这里就成了洛州府或河南尹的所在地。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88年)设豫州总管府,统管豫、陕、荆、襄诸州事务,治所在今郑州。隋朝沿袭了这一制度。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炀帝即位,因为豫州辖境过大,分置淮阳、汝南二郡,治所在现周口。这时中原重镇豫州的治所来到了今漯河一带。开皇十五年搬回巩县。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再度迁往洛阳。 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演变之后,终于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今天福州的候官地区,确确实实是汉代的“河南郡”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