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头发怎么扎?

昌一岚昌一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硕人》有描写少年庄姜初嫁时的造型:“螓首蛾眉,巧笑倩兮。”清人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解释道:“(倩)古读音‘倩’,今音‘浅’也。形声字,从人,从秦,秦亦声。凡人心意殷勤,语言婉转,谓之倩;若言笑顾盼,则谓之嫣然。” 这里的“总角”“髫年”都是指古代儿童垂下的长发,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发型,一般到四五十岁时才会把头发理成成人样式。

《礼记·曲礼上》有“童子捷发,委武”的说法,说明当时儿童的发式是把头发卷起来用簪子别住。这和中国传统的身体礼仪有关——古人认为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洁的,如男子外生殖器、手指甲和脚趾甲,以及小儿肛门,都必须在一定场合遮盖或清洗。头发由于经常要梳洗,所以就算是对待较为私密的部位了。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头发上的饰物——“弁”时说:“弁者,辨也。以别头面目耳,使人整齐也。” 除了“弁”这种成年男性常用的装饰品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发饰。 这里要特别介绍的是“髽髻”这一种发饰,因为它是古代妇女一种特殊的发型。

清代蒋廷锡的《古风蔓草》中有这样的描述:“椎髻盈鬟巧梳拢。”明末清初人孙承泽在记载中谈到“妇人发髻,或以青纱帕儿裹之,甚有精美如绣样者……” 这种高耸的“髽髻”据说是由宋朝民间传入宫廷的。根据宋人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的记载来推测,这种发饰应该是当时民间少女最爱的款式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