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鉴赏历史故事?

公旭明公旭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第一,以史学为根底。

文学来源于生活,在阶级社会,人的思想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必然会以他所在阶级的思想去描绘他要表现的内容。所以这个内容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期那个阶级的思想烙印。这就与历史事实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或大或小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以真正的史实作根底,才能在阅读欣赏时把握正确的方向。比如《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单刀赴会。现在湖北当阳有关张飞威震长坂桥的石碑,而很少有关羽独行赴单刀赴会的石碑。这因为罗贯中为了表现封建社会的节义道德和突出关羽的英雄,把历史上张飞威震当阳的事记到了关羽身上。这既是作者把艺术真实代替了客观真实的缘故,也是他为提高艺术效果的需要,如果知道这一点,我们在欣赏关羽“其勇无敌”的形象时,对单刀赴会的可信程度就会心中有数。又如对李陵和岳飞的描写,元明以前是歌颂,元明以后变成贬低,如《史记》、《三国演义》等书中都对李陵、岳飞予以褒扬,但《明史》、《说岳全传》、《资治通鉴》中都对他们大加贬斥,这就是因为元明时期政权掌握在少数民族手中,为了笼络汉族人民,不得不提高一些民族英雄的地位,但到了中华民族又当政时,就要贬低那些反对民族压迫的人物的地位,为统治者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时以真正的史实为准。否则便有谬种流传之嫌了。再如《汉书》和《后汉书》是正史,而《》却把秦汉以来的历史描绘得五彩缤纷,其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远非《汉书》、《》所能相比,它在史学上的失却正是它在文学上的得,如果把它当作一部史书来看,未免有不识英雄真面目之叹。

第二,以艺术效果为主。

历史故事是用文学手法来揭示历史的人物、事件、社会背景,因此它们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既然是文学创作,就必然对事实有所取舍、有所修改。这既是为表现其思想性服务,又是为提高其艺术吸引力着想。所以我们不能以百分之百的史实去苛求他,而是要以艺术效果为主,从美学角度去欣赏它。比如《烈火金钢》、《平原枪声》、《红旗谱》等书中以鲜明的反差来突出其人物的性格,同时又以他们各自的特殊性格来揭示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特征,突出歌颂了人民大众的英雄气概。再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书中都以“毛遂自荐”的笔调,来突出英雄的性格和智慧,以显示“英雄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等思想,以表现人民反抗黑暗统治和反抗民族压迫的英雄主义气魄。又如古代的弹词,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它比一般的说唱艺术的吸引力要小得多,然而它却流传了几百年,这是因为它以“三场两套,尾声结束”的形式贯穿全篇,把人物命运的兴衰、社会政治的变幻写到主人公离世之后,使文章余味无穷,使人深受感染,百听不厌。总之,历史故事是以宣扬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旨,以艺术形式吸引读者、提高其感染力、号召力为目的,因此我们要以欣赏文学艺术的态度来对待它,才是正确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