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树有故事?
古树名木是记载自然历史的文化遗产和“活文物”,是城市的符号和名片。每棵树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也承载着人们对过往岁月的记忆和乡愁。
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石桥街道,自西南往东北绵延一片古老而巨大的古梨树群,这是张店区现存较为集中连片且生长保存状况较为良好的古树名木群落。这片古树群落,是2020 年张店区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石桥古梨园的核心区域,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诉说着“记忆中的味道”,讲述着老石桥的悠久文化。古梨园片区内树木总计 10304 株,其中挂牌古树 226 株,200 年以上古梨树 95 株,古枣树 60 株,古槐树 71 株。古梨园片区总面积约 82 亩,内有古树群落两个,即北部的张博路北侧的“官道园”和南部南石村中心东西走向的老街两侧的“南石园”,它们在各自区域内的空间布局与周边环境、历史、民俗等息息相关。
因年岁久远,大部分老梨树都已空心朽掉,树身中空,无法结果,只剩下一片浓荫来诉说岁月。这片古梨园的古梨树植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距今约 150 年,部分梨树在文革时期被毁,现仅存 95 株。这些古梨树不仅成为古村落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记录该村历史变迁的重要参照物。古梨园作为石桥街道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石桥人历史文化的乡愁记忆,寄托着石桥人民最深的情愫,见证着石桥的沧桑变迁。
走进石桥街道石西社区古梨园,满树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一阵阵果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这些古梨树的树龄最长的为 340 岁,最短的也有 152 岁。目前,石西社区古梨园有 39 株古梨树,从现在石西社区的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古梨园片区为“U”形环绕型,是典型的庭院式古梨园。古梨园形成于1868 年。据记载,古梨园原为该村富户孙氏门庭自住自用宅院,1937 年后,孙氏宅院被日军炮击炸毁,成为一片废墟,孙氏后人外出逃难。在解放战争时期,石西村老一辈革命干部、石马区抗日政府秘书张元秀为保护古梨园片区,出面做工作将其划归集体,因此这一片古梨园及其附近村落的古树才得以保存下来。在那个兵荒马乱、世道艰难的年代,这些古树也经历了磨难,有三棵古梨树在抗日战争期间被侵华日军作为炮架毁掉。1979 年后,一部分古梨树由集体经营,一部分被划归到 20 户村民庭院内种植。历经百年沧桑,“U”形环绕的古梨园古梨树,被村内道路分成东、西两片,西片有 4 株,东片有 35 株。其中树龄在 200 年以上的古梨树 30 株,200 年以下、150 年以上的 9 株,树干周长 4.3—5.5 米不等,最大的一株可达 6.2 米。历经沧桑,这些古梨树现虽然大都空心溃烂,已不再结果实,但它们仍然春发新绿,夏荫满园,秋凉如盖,冬姿傲然,成为石西社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独特的活地标。
这些古树,是历史记忆,更是乡愁的见证,保护古树刻不容缓。石桥街道在古梨园片区的更新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顺应群众意愿,坚持“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以存其真、以用其新”的原则,对古梨园片区内的老宅子、老物件以及古街、古庙等历史遗存进行系统保护、活化利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吸纳群众智慧,最大限度地保留乡愁记忆。古梨园片区将被打造成为集“田园风光、民俗特色、研学旅游、养生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农业公园,让古梨园片区在新时代中散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