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秀才故事多?
在旧时一般文人的生活中,婚娶、进京科考、衣锦返乡、功成名就、修缮房屋等,均可为文人张罗酒食,广邀宾客,举行盛大宴饮。特别是婚娶,许多文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利用这人生“喜出望外”的机会,招朋引友,纵怀畅饮。
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便是一位有名的“喜宴”好手。他婚后24年,竟为自己的15位亲朋好友的新婚,置办了“喜宴”。宋代另一位大文学家秦少游,也是一位“喜宴”积极“消费者”,他娶妇时置办的“喜宴”,竟达380人。
在封建社会,中举人、进士,是平民百姓家庭的莫大喜事,新科举人、进士设宴庆贺,亲朋好友,乃至仆人、厨役,无不对之予以热烈欢庆。“金榜题名”宴,一般在京城各酒楼或新科中举人的寓所举行。在“金榜题名”宴上,中举者往往慷慨大度,挥霍无度,一掷千金,有的官员还专门派专使携厚金前往京城,供新科进士开宴时使用。
明代弘治年间,会试擢名进士62人,他们分别在各家酒楼摆酒庆贺,连摆了三天的酒,而且“每宴非白金五镒无以供”。明人陆楫《蒹葭堂杂著稿》中说:“吾乡今岁登第进士,率费二千金为长安之举。”
在旧时,当普通文人能与达官贵人沾上点“边”时,往往视为千载难逢的机遇,常置办丰盛的酒席庆贺。如宋朝有个文人叫王巩,在欧阳修、苏东坡等名师的指点下,对写诗、填词颇有心得。有一日,宋神宗在读王巩的诗卷时,觉得王巩的诗作“词翰明丽,可嘉”,就破格升王巩为大理寺丞。王巩为报答师长及好友,在杭州西湖上设宴娱乐,欧阳修、苏东坡也欣然前往,在欢庆的宴席上,大家兴致勃勃,作诗填词,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