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有什么故事?
大禹治水
夏朝的国君帝阳有个儿子叫鲧,生来就聪明过人,他很喜欢大禹的父亲(夏启)鲧治水时采用的是堵塞的方法,这样,上游的水虽然不多了,可是水流都聚集到下游,致使下游的水流过于集中,往往将堤岸给冲毁了,造成更大的灾害。
在治水无功之后,他便偷来制作土地的“息壤”。息壤能不断生长,鲧把息壤铺到各地,把洪水给填平了,大地很快干涸起来。这使玉皇大帝非常恼怒,命令火神,将鲧杀了。
鲧虽然遭到失败,但为他的儿子大禹积累了经验。鲧死之后,尸体一直没有变化,到三年之后,忽然从肚子里跳出个东西来,一落地,“噌”的一声长起来,站成了一个年轻人,这便是大禹。
大禹受父亲的启发,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在他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人们称颂,经过多年的努力,治好了桀骜不驯的洪水,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和祝融(颛顼的儿子)打仗,共工失败了,(共工属水,炎帝属火,水火不容)他气得用头去撞不周山,不周山是撑着天的柱子,柱子一断,撑不住了,一半就掉下来了,结果,天西南面的地方塌了,地东南面的地方陷了下去,天上下来个女娲用五色石补上了。女娲又杀了一只乌龟,用它的脚爪做撑天的柱子,撑在西、西北、西南、西南方,因为东南方陷得深,所以柱子比较短,太阳、月亮、星星就落了下来。
又用神话来解释昼夜和冷热。天破了,自然漏光,漏光的地方向南,所以白天短,漏光的地方向北,所以白天长,漏光多冷热一般,漏光少热多冷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