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是历史故事吗?
背水一战最早为“兵法”的禁忌,出自《孙子兵法·九地》:“处水之军,绝水逾山,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死地而后存……是为必活,军虽难执,然而其战可必。”这本兵书的理论,在西汉初期,还是作为“兵法”的基本原则的。背水一战的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余军皆居张耳(赵将)军后,游意恶之。
汉军皆殊死战,无不一以当十,遂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汉军都殊死奋战,无不以一当十,结果得以大破赵军;成安君陈馀被斩于泜水河畔,赵王赵歇被俘虏。这段话讲在背水陈(阵)的时候,汉军殊死作战,无不以一当十最后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背水一战,韩信则是在军事行动过程中根据战况临时决定的,后来《孙子兵法》加以总结归纳,收入新的版本中,成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事妙计。
陈馀不用蒯通计,而令军队背水列阵,正是犯了兵家之忌,以正合,而非以奇用。而韩信则出奇兵,置汉军于死地,而他们不得不背水一战,反而取得了战争胜利,这就是用兵的奇巧之处,后来被三十六计列为反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