姮字是五行属什么?
“姮”字的五行属于木,因为“乙”为植物的生长状态,而且“亥卯未”三合,所以“木”很强。 “婵”字的五行也是木,并且和“姮”一样,都是上下结构。 不过,在《新百家姓》里“婵”的排序比“姮”要高。 在前文《〈百家姓〉与〈五音集韵〉中的读音与字义》中曾经提到过,在北宋年间编撰的一部重要的字书——《五音集韵》中,有些姓氏的读音和今天并不一致。在这部书里,“姮”读如“恒”(héng),归入“庚”部;而“婵”则读如“常”(cháng),归入“章”部。
根据这部书里的记载来推断的话,二者当时的五行应该都是火的。但是,北宋时期距离现在已有上千年的时间,当时语音的变化和今天的变化是大不一样的。这种依据字形或者字音来判定字形五行的方法并不是百分百可靠。 我觉得,关于“姮”“婵”二字的五行,还是应该采取最稳妥的办法来判定,那就是用部首五行法来分析:
“姮”字左侧的月字旁属木,右侧的声字属水,那么整个字的五行就属水木了。
“婵”字左边的女字旁也属木,右边的单字“婵”从虫而声,属火,故此字五行也应属水木。 不论是“姮”字还是“婵”字,它们本身的五行都是木。只不过,“姮”字左边有月,可能晦暗不明,因此五行显得偏弱一些;而“婵”字左右两侧都是喜用之神,所以五行强盛。
姮字的拼音是heng,部首是女,女字旁的字一般都跟女性有关,汉字共有12笔,总笔画数是17画,繁体字就是姮,五笔86与五笔98的字根都是UYYU,仓颉编码是OMYH。
关于姮字的本意,这个字在网络字典里是没有释义的,但是在新华字典里有释义,据新华字典的解释,姮是嫦娥的姮,看来这是一个生僻字,一般人是不认识也不好理解的,但如果是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这里边的姮字就好理解了,用的是嫦娥的姮。
其实,姮字在古代里边也是不常见的,在康熙字典中只有3个词条,而且这3个词条都是人名,一个是《广韵》中记载的妫姮,妫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姓氏,出自风姓,是尧帝的后裔,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也是妫姓后裔的女性名字;
第二个是《集韵》的记载,是一个复姓叫姮娥,姮娥氏当是嫦娥氏之讹,也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复姓,来源于一个部族,这个部族的子孙后代在商朝时候就建立了城郭,秦朝灭六国时候被秦国所灭,其部族的子孙以先祖的封地名称为姓氏,而姮娥氏是一个复姓,这个复姓是不常见的,而该复姓在后世逐渐衍变为单姓,即娥氏,也是不常见的姓氏,后来这个单姓又逐渐被读音与字形都很相近的常姓、秦姓、陈姓等所同化;
第三个就是姮字用来表示人名,即姮娥,来源于嫦娥,嫦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里的人物,她的故事一直流传于民间,嫦娥奔月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该故事在战国时期《归藏》一书中有所记载,《奔月》里有嫦娥不老不死,后奔月的记述,嫦娥也叫姮娥、恒娥、常娥,后来嫦娥一词逐渐演变为对年轻貌美的女子的称呼,现代人多用嫦娥而不是姮娥。
可见,姮字本身是缺少字意的,它只有在与其他的字组合在一起时候才有字义,而且是固定的词汇组合,比如姮娥,在知道姮字的读音是heng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月字边的亮字,其实,这两个字的本意是不相同的,亮字有明亮、光亮、晴朗等意思,表示一种事物的状态。
姮字笔画顺序为:横、竖、提、撇、横、竖、横、竖、横、横、撇、点、撇、横、横、竖弯钩、撇,该字的部首是女字旁,根据汉字文化可知,女字旁的字一般均与女性有关,那么姮字的五行就是从部首的五行上取的,该字的女字旁的五行是金,所以姮字的五行也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