祤字五行属什么?
祤,读作hǔ yǔ (ㄏㄨˇ 一ㄩˇ),部首为“衣”,部外笔画为6画,总笔画数为15画;本义是指舞衣;后用作动词,意为衣服飘舞的样子。现代汉语一般用“舞”代替。 《汉书·郊祀志下》:“凤皇飞翱翔翥,曾鸣虖高岗,过羣鸿与翱祤。”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翱翔儛也。”
《说文解字-彳部》:“舞、乐也。象人也,两足分别也;乐之始也。”许慎认为“舞”的本义为“乐也”;而“舞”的本意就是指人分别两脚的动作(类似舞蹈的基本动作),即表示一种有节奏的活动,它和“乐”的意思密切相关:因为音乐是伴随一定的动作而产生的。
在《诗经》中,常把舞和乐连在一起使用,说明它们是一对同源词: 《风·简兮》:“方苞方屦,维胥与予。既席斯濯,载执匏圭。秉籥登堂,执爵兴言。庶民子来!既歌且言:庶民子怿!” 大致意思是:大家带着包袱提着鞋,跟随着我和你。坐定之后洗手洗脚,拿起玉笏捧着匏瓜。打开籥门登上正厅,举着酒杯致辞讲演:老百姓都来了!唱完歌又讲了几句:老百姓都高兴啊! 这段诗歌描写了周朝贵族观看奴隶们跳舞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当时舞者拿着籥(古代的一种吹管乐器)边演奏边跳舞的场景。 “龠”是一种古代乐器,由一个长笛与一个短笛合并而成,类似于现在的排箫。在《诗经》里出现较多的是“籥”而非“龠”(比如:《豳风·七月》里的“籥彼桑下”)。《尔雅 ·释器》云:“龠谓之洞箫。”——这就是说,“籥”“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可以称为后者——但后者却不能称之为前者:这和我们现在所用的“钢琴”这个词不一样,我们通常称所有的八音乐器为钢琴. 而古人却将筝、瑟等弹拨乐器叫做“琴”,“弹琴”一词特指弹奏古筝或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