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的五行属性是什么意思?
这个“五行的”说法,出自《尚书·洪范》,原话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尚书·洪范》) “行”的意思不是我们今天的动词用法,而是指道路、事物等一类具有流动性的概念和性质。比如《荀子·正名》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更盛,斯乃天道,奈何乱乎?”(《荀子·正名》)这里的“行”就是道路、事物的意思了;又如孔子说的“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等,也都是讲事情、行为的性质。这些性质都是流动的——所以古人认为它们是道路、事物那样的存在方式。
那么,这五条道路、五个性质是什么? 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这显然是个病句或者悖论,但先秦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或矛盾之处。这是因为: 一、他们不认为“五”是一个确切的数字,而只是泛指数目众多的一种概数而已——“五”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很多情况下都只是一个虚指的数字(当然有时候也会特指五丈之长); 二、他们也不认为“行”是确切的五种东西,而是在具体语境中指代五种不同的特性、性质,就像我们说“这个人很霸道”不能说成“这个人很霸道”一样——这跟我们今天把“行”理解为动词用法是不同的,也跟“行为”“行动”这样的名词不同; 三、他们还经常用比喻的方式去指称具体的物事,这就使得他们的论述经常显得云山雾罩难以捉摸了。 不过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能大致推测出它们的范围来: “水曰润下”是说水的性质像道路那样向下流,而且会浸润大地让草木发芽生长; “火曰炎上”是说火的特性像道路那样向上燃烧,而且会让万物枯萎凋谢; “木曰曲直”说的是木的特性是像道路那样有弯转曲折的弹性变化,可以弯曲也可以伸张; “金曰从革”说的是金属的特性是像道路那样有变革、改变、变更的性质在里面,也就是有锋利可变易的特性在其中; “土爰稼穑”是指土的特性像是道路那样能够耕耘播种又能收获储藏。 这五条被合称为“五行”。因为它们描述的是五种道路、事物的特性,因此又叫“五德”。
“五德”最初是用来指代五类德性、品质的,而不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但是古代人普遍相信天地与人同体,因此也就逐渐开始将之与天地相联系起来。
比如前面提到的《书·洪范》中所说的“五行”,就是在讨论政权的更迭更替的问题:“帝其念哉!德惟善矣。惠惟有光。厥福丕克受,天乃大常。兹惟天之允德,惟民归嗣丕后。”(《尚书·洪范》】这段话的意思是:“君王啊应该记着这句话呀,德行只有美好才能带来恩泽。这样你的福气才会不断增长而不能消失。这是自然的道理,这就是上天所认可的真正的美德所在。人民都愿意归于你的正统王朝。”
这里就明确提到了一种观念:“德”作为政治制度中的法则和伦理规范,是与“五德”这样的天道相对应的。 而所谓的“五德”系统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世人们解释历史变迁的理论基础,也是出于这种天人感应的观念。比如说夏朝被商朝灭掉是因为夏朝以“木”为德,商朝灭掉了夏朝是以“金”德胜了“木”德;周灭商也是因为周是“土”德胜了商的“金”德。这样一来就把朝代更替说得好像是自然规律一样合理得不得了了——至于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那就没人知道答案了。 其实古人也不是真的以为夏商周三代是按照这样一套顺序来的。只是由于历史记载非常有限且又缺乏逻辑分析能力,所以只能通过这种类似游戏规则的方式来理解复杂的历史背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