暻字五行属什么?
字典里,“暻”字的解释与含义如下—— (1)读jǐng时,意为光明;明亮。如“暻阳”“暻天”,意思是阳光普照的大地和天空。比如《左传·庄公十一年》有言:“春王正月,公即位。君子曰‘此不世之功也’。”这里的“春王正月”就是“春季太阳照在大地上的第一个月”的意思。可见,在古汉语中,“暻”指的是白天和春天。
(2)读dōng时,指“鼎”的一种。《周礼·司尊彝》中有记载:“六冕皆具,四鼎、二簋、一烝、一簋,而荐粢盛于俎。”郑玄注云:“一蒸之鼎,盖今之鬴。一簋,盖今之甑。其鼎、甑谓之‘饔’‘饔人’。”“镬”与“釜”都是古代煮食物的器皿,而“簋”则是盛放饭食的容器。根据这些说明可知,“鼎”“簋”“烝”在古代都是炊具,用来蒸煮食物,所以它们又被称为“饔”或“饔人”。其中的“鼎”,因为形制各异,种类很多,因此也就有了“耳大足短的叫鼎”“腹圆足的叫鼒”等分类法,其中,“耳大足短的叫鼎”就是指“顶耳足”这种形状的。
上述文字摘自商务印书馆出版、吕叔湘先生主编的一本词典,这本书名叫《现代汉语词典》。 该词典中的释义比较简明扼要。此外还有一本辞典叫作《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辞书的释义就比较详细了。 在《新华字典》的第11版里,“暻”的解释是——“暻,同“炯”。明亮 [bright]。用于人名。” “炅”字的解释也是——“炅,同“炯”。明亮。用于人名。” 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只是写法不同而已。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光亮、明亮。 但是这两个字又有本质性的区别。
首先,“炅”是个多音字,它除了可以读jiǒng之外,还可以读guì。这个字主要表示火焰炽热的样子。例如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诗句《丽人行》里的“熏若蜀犬仰天悲”里面的“薰”字,一般就被理解成“火烟上冒的样子”之意,其实它就是“炅”的通假字。 再者,“璟”没有“炅”的两种读音。“璟”比“炅”更纯粹些,也更古老一些。 总之,无论是读jiǒng还是duò,“炅”都有火焰的炽热之意;但是无论读什么音,“璟”都没有这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