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属于五行属什么?
1. 《说文解字》:“益,饶也。” “饶”的本义是富裕、富足。
2. 《广雅·释诂二》:“益,加也。” “加”在这里表示增加、增添的意思。 所以从上面来看的话可以知道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富余、充裕之义了。
3. 《说山训》:“益,说之以言曰益,告之言之谓也。告而不知其益,言之无文不行也。故君子之言,乃曰足以厚而已也。” 这个句子不太好翻译,大意是说“告诉别人东西然后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不明白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那么你的话语就没有内涵并且不会被人接受。所以有德行的君子的言语,就是说足够厚道罢了。” 这个应该是说教性的文章里的一个例子,主要是在说明益在古文中的含义其实就是指说话要有内涵要有道理要让人听了觉得受用。
4.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第十》:“‘益’当为‘溢’,形近而误耳……此言君子之行有道,不能自出己意而为法度以益人,必待人之自得而后道益彰也。” 这里的益应该是指道德上的充实和修养,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增加的义项了。
5. 《庄子·天下篇》:“昔者尧问舜曰:‘道可得而有乎?’舜曰:‘道无以加矣。’‘何以知然哉?’曰:‘告语汝:修衣正冠,毋见异物而疑君道。’于是去声色,贱珠玉,薄礼乐,而民亦乐;夫至乐无有,至礼无所适。昭昭浩然,孰知其极!’
6.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嗟乎,虞仲、夷逸, 古之贤人也! 非季孙而知之, 则是丘也何幸?'”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三》:“益读曰溢,‘使不得穷竭于下’,谓使不得穷尽于下土,而非上下之下一也。”王引之《经义述闻·论语上》:“案益当作溢。盈科而后进,放荡于心,而欲有所立,虽圣人亦不免乎累患矣。‘使不得穷竭於下’,则夫子不自以为已得至道而能穷极了,但恐不能长久保持耳……” 这段的意思是孔子说虞仲、夷逸都是上古时的贤士,如果没有季札,那又是我孔子的幸运了。
7. 朱熹《大学章句·序》:“盖自汉以来,传者多异。” 张居正《读大学章句》:“大抵程子之说,与孟子之论大同,故其解说尤精当。” 其实这一段话说的就是王阳明提出的“格物致知”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知行合一的概念。 阳明先生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有一位朋友向先生请教,说他是如何做到格竹七日的。其实这就是朱熹所说的格物的意思。不过先生说这位友人并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