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五行属什么的?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的记载,其认为世间事物可以分为五类:金、木、水、火、土;万事万物都由这五种基本物质和它们的变化而生。 古人把天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设七宿;地也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一宫也设置七宿;天文与地理对应关系被用到了占星术中,即以天上的星象来解释地上的地域,地上地域的变化可以用对应的天上星辰的变化来进行预测。 五行的本质就是古代人为了解释宇宙万物的组成及其变化的逻辑而发明的抽象概念,用来模拟自然界变化的一种模型而已! 在五行学说中,“行”表示是一种运行、运动的含义,也就是说五行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的一组能量或物质。按照古人的说法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其实质也是能量的流动):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由于“五行相生不穷,相制则满”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所以后世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对五行学说进行了补充说明。如唐代学者李淳风提出的“五德始终说”便是对五行学说的扩展,他将五德配五行及五色、五声、五谷等,将历史上各个王朝归属某一“德”的范围之内进行阐释,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的政治需要,从而被统治者所认可,进而影响后世。 在中国古代,五行中的“行”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过程。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做“五行俱全”,这里的“行”字便不是动词而是名词了,指的是五个方面的事物,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对这五个事物的统称。
根据这个理解就可以知道所谓的“纳音五行”也就是从时间上来划分五行的不同阶段:甲子乙丑为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等等;甲戌乙亥为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庚子辛丑壁上土等等…… 根据年干、月支对应的五行属性,以及日干和时支五行的生克制化来确定日主天干所代表的五行的属性。这样便可以得出一个人的八字五行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罗某的五行属性实际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并不能据此推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因为罗姓在古代属于南方大姓之一,分布地域广泛,因此根据姓氏查出的结果往往不具有代表性,更何况还是现代人的姓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