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五行属什么?
从象形文字来看,“冕”是帽子形状的象形字 《说文解字》对冕的解释是 “冕,大夫以上冠也。从冃(mào)音冕。秦以冕易珠冕,故云。凡冕之属皆从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冕”在古代专指大夫以上的官员所戴的礼帽,而且这种礼帽的顶部有下垂的旒(liú)。而“旒”就是一串玉串在礼帽的前方不停摆动。
从出土资料看,最早的冕出现在山东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700-4100年。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前低后高的平顶冠,上面用玉片镶嵌着装饰品,中间还有一条贯连前后顶部的系带。到了商代,这种冕又发展成了前后都倾斜且加长的形状,同时,在平顶冠上还加了一个前高后低的帽檐。 西周中期之后,冕发展成了一个前低后高并带有明显帽檐的造型,同时在顶上悬挂了垂旒。
东周以后,周天子衰微,各国分庭而立。不同国家之间因为制度与文化的差异,冕的形状也出现不同变化。秦国因为地处西陲,深受戎狄部族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冕帽跟其他诸侯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采用垂旒的方式,将冕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相当于平顶冠,用来遮挡阳光;而上部分则被当做礼帽使用,用来遮避凉风。这样的设计使得秦国贵族在夏天也能方便地佩戴冕进行祭祀活动。
为了适应炎热的天气和方便百姓参加典礼,自秦朝起就逐渐开始使用一种没有帽檐、只用绸带扎成发髻来代替冕的礼帽——帻(zé)。后来,帻渐渐取代了冕成为了官吏的常见礼帽,只有皇帝才能戴冕。 随着秦汉王朝的统一,以及儒家思想的普及,帻逐渐演变成了汉民族男子的日常服饰之一。除了官吏之外,普通男子也可以穿帻,只不过在颜色上有一定讲究,官员一般是以黑色为常服,平民则以白色为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