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字五行属什么?
1.从甲骨文看,“透”字的构型是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比较多见,也就是说,上面的部分是左右结构或者左中右结构;而下面的部分往往是“水”或“土”,因此,我们可以猜想“透”本字应是一个与水有关的字。 2.金文中,“透”字仍为上下结构,但是上面部分多变成左右结构,如西周时期的大盂鼎铭文和毛公鼎铭文中均为左中右结构,小盂鼎(同为大盂鼎之子)的拓片中虽仍为左右结构但已不是“透”之字形,下面一横已经连到左边,故我们大致可以确定这两个字的构形应是相同的。
3.战国时代的竹简中,有一个与“透”相近的字——“渫”,这个字的写法与“透”非常接近——都是从上到下三个部件构成(中间的部分都有短横),且两个字的读音相同,皆为xie 音译。 “渫”的构架可分三部分理解:上部像人头顶上有发迹;中部是人头部形状加两竖作为头发;下部是水(表示与水有关);整个汉字表示头顶的头发被水浸湿的样子,本义指头发散乱披垂的样子[6] 再往前追溯至西周早期,“渫”又写作“渫”,其左侧为“血”。此处的“血”乃“洫”(亦通“洫”),即沟渠的意思,《说文解字》中有注:“洫,沟也”。由此看来,此时的“渫”字当表“头上的头发浸透了鲜血/水分”之意。可见,“透”应该是由“渫”分化而来。
4.秦汉时代的小篆中,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寻出那个曾经熟悉的“透”来了:其右侧由“穴”改为了“辶”,而且整个字变成了上下结构,看起来似乎很陌生了,但从甲骨文字形的演变轨迹来看,这种变化是有据可循的。
5.到了隶书阶段,“辵”简化为“辶”,同时原“穴”部被移至下方并省去了中间的点。由于隶书的字体较为扁平,所以,为了平衡上下结构的视觉效果,原在上方的“穴”便被挪到了下方。至此,我们所认识的“透”字便基本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