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酉年五行属什么?
《五行生克》 相生相克,就是五行之间的关系、作用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等;也有相乘、相侮(反侮)的关系,如“木郁伏而不能生火,反而造成心火更盛……叫做相乘”[1];“木或火热太盛,金无法克制,反被木或火耗伤,称为反侮”[2].等等。这些,都反映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但是,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往往把这种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原理搬用到社会领域中去进行解释和运用,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学说。 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是: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不断运动又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世界的变化发展。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木生火”表示木能燃烧成火;“火生土”表示火的熔化能使土地湿润。这就是相生。
所谓相克是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说土能埋木,水冲坏土,火能灭火,高温使金属熔化;金属削木材,这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存在既相生又相克的矛盾。
古人认为天地之气的运行是循环反复的,因此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说法(单用阴阳不能解释),故有了阴阳二气、阴阳二道的说法。同时由于万物可以归为五行之中,那么阴阳也可以归类于五行之中,分为阴阳二五行:阳五行指木行,火行使,金地行,水行之四行。阴阳五行的运作方式与上述五行一样,只是各自代表的形象不同罢了。
古时候的人们已经发现天干中有五个阳干支,五个阴干支,而地球上的五方,四季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来代表,所以就用十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上十二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了六个单元组合而成一组,六组共360度,每一度的间隔时间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周期时间是360×5=1800年。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推算出公元前的年份是甲子年的几率很高了!因为公元元年是第一个1800年周期的开始。同理我们可推断公元后的年份也是甲子年的几率也很高!这样我们就能够找出几个重要的甲子年了!例如:公元前2497年(殷朝第31代帝纣王在位期间)是甲子年!公元后2497年又是甲子年!两个甲子年间正好相差1800年时间。还有西汉末年公元9年,东汉初年25年也同为甲子年,这两个甲子年之间相隔的时间刚好又是一个小周期180年左右!是不是很神奇呢?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每个甲子年的前十五年都是太平盛世了,那是因为当时的帝王都很注重百姓的生活,采取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以及光武帝时的“建武盛世”都在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