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字五行为什么属火?
《五行学》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种理论系统,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或者说五种元素)。这五种物质是宇宙的基本构成要素。 根据不同的理论体系有不同的排序与解释: (1)八卦的五行属性为: 坎水、艮土、震木、巽木、离火、坤土、兑金、乾金; (2)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为: 天干的五行属性:甲木、乙木属仁,属东方;丙火、丁火属礼,属南方;戊土、己土属信,属中央;庚金、辛金属义,属西方;壬水、癸水属智,属北方。 五行的方位为: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金西方金,壬癸北水。 地支的五行属性:子 (鼠)属阳水,亥(猪)属阴水; 寅(虎)属阳木,丑(牛)属阴木; 辰(龙)、午(马)属阳火,巳(蛇)、未(羊)属阴火; 申(猴)、酉(鸡)属阳金,戌(狗)、亥(猪)属阴金。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世界上的事物起于一,分化出二,合而为五,合而分为十,“分”即为阴阳,“合”即谓“五行”。 “五行”,简而言之就是:“相生”和“相克”。相生就是指互相资助,促进,助长,比如木能生火,火能助长木的生长等等,它们之间是一种密切的关系,相反相克就是指一种互相制约关系,例如金克木是因为金属可以削伐木材做家具等用途;木克土是因为树木可以固定土壤等。
关于此说最早见于西周时期,据说在周朝初年,周公旦就制出了这套系统,并用它来推演国家命运,判断吉凶祸福。此后各个朝代均以此作为国家统治的理论基础。 据史料记载及出土文物推测:《五行学》产生于夏商时期或更早一些的时期。它的最初起源应该是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实践总结,因为生产活动的实践需要人们去认识和了解自然规律,久而久之,人类对于自然界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后,便把这些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成为了一套简单的逻辑体系,后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完善才形成现在的一套完备的学说。
现代科学证明: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太阳光照射的影响,夏天日照时间长,地表吸收的热量多,地面辐射出的热量少,所以夏季气温高;冬天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地面上来的热量少于地面的散热量,因此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阳照耀大地,大地则温暖人间的道理所在!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太阳照在水面上就会产生光与热,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来就可以理解成火与水的关系了——火可以燃烧起来必须有水才可以,没有水就不可能点燃大火,水只有烧开了才能产生蒸汽变成水蒸气从而产生推动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