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读音五行?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现在的人学汉字往往只关注字形、字义,而忽视汉字的读音,其实,在古时候人们是极为重视汉字的读音的,因为文字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记录的,记录什么呢,主要就是记录声音(词),所以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文字的读音重要性,《礼记·檀弓下》:“故书契以叙事的,言者所以表意也;六书,序其事而即言之。”唐代的陆德明就十分注重研究古文读音,他撰写的《经典释文》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不仅考证文字起源,还分析文字的声音。后来南北朝的文人著述中开始出现用反切方法给汉字注音的例子了,比如隋朝杜公瞻著《文选集注》,唐朝司马贞著《史记索引》等等。
汉代以来,中国人一直使用的部首检字法,这种检字法的基石就是汉字的读音,现代汉语拼音是依照古时反切的发音规律创造的。 古人根据文字的音符分为十类,称为“声类”,类似现在的音素,这十个声类分别是:端、知、章、心、庄、初、书、真、照、穿。后来,又根据声类的不同将汉字分成了十大部,每一部的首字都是该部的代表字,这个代表字也叫作“声符”或“介音”。
古代没有明确的声调概念,一般认为,一个字音若有一个声符,就意味着这是一个阳去或阴去的的字。 比如“高”字属于上声,其声符是高,“歌”字属于阳去,其声符是哥。又有许多字,只有一个声符,如“左”字声符是佐,“好”字声符是好。这类字,古时归入入声,今人大都归入阳平或者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