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属于哪个五行?
说到“五行”,恐怕许多人并不了解这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古人观察天地万物及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后得出的一种抽象的系统观。 五行即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 先秦古籍《尚书·洪范》中有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并指出上述五行分别对应着五种颜色:“水曰黑,火曰赤,木曰青,金曰白,土曰黄。”
汉代的王充在《论衡·言毒篇》中则提出了“五行”与“五脏”的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进一步阐述了五行相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内涵深厚且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所以自汉代起被广泛用于解说宇宙天地乃至人世间的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那么是否也可以借助“五行”来解释玉器的成因呢?答案是肯定的。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著作《类经图翼》中就认为:“玉石者,阴阳精气所钟,五德之灵(按:指金、木、水、火、土地五行的精华)结成。”
可见玉乃是阴阳精气所化,兼具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性,也就是说玉器本质上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类物质组成。而其外形色质的差异则取决于所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多寡,以及彼此间的相克相生关系。
比如和田玉外表温润细腻,色如凝脂,这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钙、镁等阳离子所致;白玉含矿物成分95%以上,透闪石含量高达99%,因此质地纯净坚硬;青玉中富含氧化铁,因而呈碧绿色;黑玉中含有大量的磁铁矿等矿物,所以呈黑色。 而玉器的切割打磨不仅是为了便于佩带,同时也是为了改变原有的自然形状,使其符合“五行”中某一行或几行特性的需要,以达到平衡协调的目的。比如把块状玉石加工雕琢成带有弧边的形状,就如同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初月如眉,满月如盘,残月如钩。又或者仿照山川河海的外形将其雕刻成型,借以体现“方圆”之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自然界的玉还是人工制玉,其本身的“五行属性”都与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因为现代科学的许多学科都已经证实了“阴阳”、“五行”的说法只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而非所谓的因果关系。古人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确实能够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解释,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定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