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是五行中属什么?
“九”字,《说文》解作:“九,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段注云:“凡言‘九九八十一’者,周而复始,阴阳消长,万物生息,无不具矣;故以九为阳,又以七为阴,而六居中。” 也就是说,古人大约是把“九”这个符号和“一”这个符号放在一起进行观测的,因为二者都是阳性数(也就是今天的奇数),每天一昼夜二十四个小时,白天十二个小时黑夜十二个小时,正负相抵每个周期都循环往复,类似今天计算机的二进制。
从一数到九,刚好一个周期完结,所以把“一”到“九”这九个数字分成五组,每组对应一天中的一晚一晚的时间,“一二三四五”就是白天的数字序列,“六七八九十”就是夜晚的数字序列。 在这样一种数字系统中,“九”显然是一个终结数、完成数,如同今天数学中的9.836这样一个小数,它既表示了总量又代表了精确度。 “九月”即指今年秋分的第九天,农历月份有三十天的,也有二十八天的,分别对应于一个月中有三天没有数字的空档期,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第一天称为“朔”;每一年的岁首,月高风清,叫做“旦”或“元日”,每月的最后一天叫做“暮”,第一日叫做“朝”或“元旦”。 所以这种以九为极数的系统实际上是将一年12个月划分成三大部分,每三部分都有一个结束数,即三月(季春)九月(季秋)十二月(季冬),这三部分各包含四个节气,共十二个节气,每年的第三个节气开始进入季春,第三个节气后十天称作“清明”,第九个节气开始进入季夏,第九个节气后十天称作“大暑”,第十二个节气开始进入隆冬,最后一个节气的大后方称作“大寒”。 大寒和小寒加起来一共十五天,代表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从冬至开始的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过了小寒大寒就是立春,下一个轮回开始了。 所以,简单地说,“九大”就是“四季九天”的意思,如“九月九日”,在农历中正好是“季秋”“霜降”和“立冬”三个节气的交叉处,是植物收获与储藏的季节也是万木凋零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