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松五行属什么意思?
《说文》段玉裁注云,“五行者,有此五物,故谓之五行。” 五行是五种物质属性,即木、火、土、金、水。它是指天地间五种不同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并非特定指五种元素。 “行”在古代既是动词也是名词,这里用作名词解的意为“道路”。所以五行可理解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也作五色,古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木”,古文字像树形,本义指树木。《说文·木部》:“木,树也。”树木具有木的性质和特征,故称“木”。它代表的是生物中的植物界。
“火”,古文字像火烧状,其本义指物体燃烧所产生的光焰。《说文·火部》:“火,照也。”“照”的意思是照亮,引申为发光。自然界能够发光发热的东西有很多,火山爆发、太阳等都能发“火”,但只有燃烧的草木产生的光焰才属于“火”,因此火是燃烧形成的。
“土”,古文字从二“士”。“士”在古代是一种爵位,同时也指代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如医生叫“士卿”)。二“士”相连,形象地表示泥土含有人工制造的细微颗粒,故“土”字下从“士”。“土”所代表的实际是自然界的土壤,它是地球表面一层厚约30米的光秃秃的疏松层。
“金”,古文字下面像两堆金色金属,上面的一竖似冶炼之炉。“金”指的是颜色金黄而有光泽的金属。它包括了当今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除氢以外的所有金属。由于当时对很多金属的认识尚有限制,所以“金”还包括今天的稀土元素。
“水”,古文字形象地从两个“水”。水是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的最简单的形态之一,它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质。 上述五类事物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各不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生理特性——“生”。它们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化和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繁殖生长、生生不息。因此它们被命名为“五行”——五类相互联系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