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色在五行属什么啊?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当中,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医药其他学科和中医相关领域。 中医认为,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应的五色为白、青、黑、赤、黄,被称为“五志”或“五脏所喜之色”;与之相对,也有所谓“五毒”,即青、赤、白、黑、黄,被认为是损伤人体五脏的颜色。通过调节颜色的变化可以治疗疾病,如《黄帝内经》中所载的“五色命病”,以及宋代张杲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二十八脉歌》中提出“五行取象,以治百病”等,均为后世中医运用颜色治疗提供了依据。 “色诊”即是观察病人的色泽变化,与望闻问切四诊相合,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病情。而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对“色诊”有着详细记载的除《黄帝内经》外,还有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现代中医界也不断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例如,天津中医药大学王耀堂教授等在《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收录了200多种疾病的五色病因病机,并总结了白色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南京中医药大学陆锦文副教授等发现情绪刺激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脑边缘系统诱发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发生,而药物和针灸对情志因素所致的病变有一定的疗效[5-6]。
不过,关于“五色治病”的具体应用,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学中的“色”不仅包括颜色,还包括面部的斑、痣等,故“五色治病”是否适用于中医其他学科,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