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五行的什么关系?
首先,“形意拳”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 形意拳是清末民初形成的武术概念,它是把心意拳和六合拳(五形拳)合称的称呼。而“八极”则是指“八极掌”,这是清未河北邯郸一带流行的拳种,由李书文传到天津,由霍殿阁带到长春,后被张作霖带到沈阳,并在东北广泛流传。 所以,如果非要讨论“形意拳”这一名称中的“意”字所表达的深意的话——它应该指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五行”说。因为这种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能解释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并从而提出健身、治病方法的体系。 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人们认为人体的结构也如同大自然一样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好这个结构,就能运用“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道理来指导运动,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如果结构没做好,人体就会生病,运动就要以恢复这个结构为目的。传统武术在练习的时候就要求练者要“先求结构正确,再讲节奏感”,并且要把这个结构放在第一位置来搭建身体框架,这个结构的最基本要素就是“正”“斜”“紧”“松”四个字。
而这四个字的原理就来自于对自然界观察得来的结论——“天圆地方”,即我们的身体应该是“头圆脚方”,“肩宽腰细”,在运动中我们的四肢应该是“伸曲有度”——既不过分弯曲(如弓箭),也不极度伸展(如拳击),我们身体的肌肉应该是“松紧适度”的,既不僵化(像木头)又不散乱(像棉花),我们的呼吸应该是“吐故纳新”,有进有出,我们的意识应该是“集中专注”而又“放松平静"的……总之,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做到相对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从搭建身体这个框架开始,传统武术强调“外三合”“内三合”“上下对齐”“前后平衡”等都是在强调结构的合理性。 在传统武术中,有很多关于结构的理论,比如“八法”“四稍”“十纲”“九诀”等等,这些概念都需要结合“阴阳五行”的理论来理解。而“形意拳”这个名字其实是很形象的,它的意思就是“形状意思的拳”,这个“形状”指的就是良好的身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