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是什么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载,朱字,五行属性为“木”。 朱,【集韵】直俱切,音珠。【说文】赤心而神。【徐曰】凡物赤尽曰朱。又赤色曰朱,亦谓之朱砂。【玉篇】丹砂。俗作硃。【易·离卦】其色硃。 又【广韵】陟遇切【集韵】直遇切,音伫。义同。[1] 大意是说,朱字,有赤色和朱砂两种意思,都指红色,但细究则含义并不一样。 “红”“赤”和“朱”的关系如何?古人并没有明确说明,不过我们可以推导一下。 红,指的是色彩,即物体因为光照等物理原因所显示的颜色;赤则是红颜色,多用来形容人的脸色;朱是成熟干燥的赤色矿物——丹沙,可以用来做颜料。 所以,应该是红→赤→朱。
我比较好奇的是,为何用“朱”表示“红”的意思时,读音是zhū而不是zhòu呢?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了这样一条记载,或可解释这个问题: 宋·司马光撰《稽古录》十一卷,元·张弼校勘此书时,发现书中“朱”多误,因作一一校改,并题写校正诗:“一从司马迁,遂把汉书传。无端错朱紫,使尔眼茫然。近看王荆公,文字亦多讹。惟兹稽古录,笔锋锐且尖。纵横数百年,姓氏注简编。一朝见真面,始觉眼不昏。”[3] 原来,司马光撰《稽古录》时,采用了“以字考经,复经证史”的写法,也就是说这本书里许多字的写法是来源于古代典籍里的写法。这么一来,如果前朝古籍里有这个字,而当代学者又未发现错误,那么这种字形就是正确的了。
显然,在这种“以古证古”的写作体制下,许多字原本就该写成那样。比如《周易》和《周礼》里的许多字都是那样写的。 如果这样的考证成立,那么“朱”字在宋朝以前应该都是读作zhū而不是zhòu。只是到了宋朝以后,古籍中这个字才统一变成今形,读作zhòu。 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甲骨文、金文、战国篆文等各种文献中的“朱”都是z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