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五行属什么意思?
题主的问题涉及到两个知识点,一个是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在武术上的运用,另一个是关于太极的起源和流派。 首先来解释第一个知识点,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等古籍,这些古籍中提供了非常详细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案例,因此被后世医学家所继承并发展。到了现代,这些知识被浓缩进高考医学专业教材之中,变成了一门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或简称“中医理论”)。这一学科的设立目的就是为了研究中医学中关于阴阳五行以及五脏六腑等理论知识的内容、作用及相互关系。
而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自然也会受到阴阳五行理论的影响。具体可以参看我的这篇文章 中国传统武术中的“阴阳”到底指的是什么? 其中对阴阳的原理和内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再来说说第二个知识点,太极起源于宋代,当时称为“拳”或者“百拳”(因为当时各种武艺被统称为“拳法”,故有“千拳万拳”之称)。后来,由于当时的军事格斗技多从北方传入,南方较少,所以北方的拳艺就被赋予了“刚劲”的特色;相反,南方的拳术则较为“柔韧”。基于这一点,太极拳逐渐形成南北之分——北派太极偏于刚猛,南派太极偏于柔韧。
再到后来,陈王廷根据家传拳法,结合《易经》等古典文化著成了流传后世的《太极拳讲义》,从而开启了太极拳历史的新篇章。 而在《太极拳讲义》中,作者首次明确了太极的阴阳属性——“一动皆两仪,一阴含一阳。”并且用图中形象地展示了太极的阴阳循环相生相克之道。由此,后人把《太极拳讲义》定为太极拳法的“源头”,把出版发行《太极拳讲义》的出版社命名为“人民体育出版社”,原因是“人发”的谐音“人坪”符合太极阴阳之理—— 人刚健时,如太阳升起,阴气下降; 人柔弱时,如夕阳西下,阳气上升。
靳锴优质答主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简称五材,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被先民们所认知了。后来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司徒伯阳甫在向周幽王的王后申后进谏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五行”这一概念。
太极这个名称,最早是出自《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成玄英疏:“夫太极者,至清极浊之中,万象斯造之主,包六通九,括天地,有无之祖,造化之宗,故谓造物也。”这里所讲的“太极”是中国古代道派思想家假定的宇宙诞生以前,处于混沌时期的“元气”这种物质,后来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讲得更明白“太和所谓道也……,气之聚散于大虚所谓太极也。”这里讲的“太和”、“大虚”是说宇宙在诞生之前是一个完全的真空,没有任何东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鸿蒙太古”时期,在这个“大虚”的太古时代充满了“元气”,这就是宇宙“太极”。由这些“元气”聚集成“一物”(亦即“天元”)。
太极与五行在《易》的范畴里,是既有区别又有一定关联的概念。太极在道家经典《清静经》中认为太极为宇宙中“太初”的一种状态。在《易经》中则为表示“阴阳未分”的初始阶段。《易传系辞》上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纬干凿度》注引做:“易具天地阴阳之道,正反卦也。故有太极,太者无形潜大之名。”郑注疏引《孝经纬钩命诀》:“太易(太古)。太初,太极,太素也。言易以四运,而太极处中,故曰为中易也。阳动而行四正,阴静而居四维。故曰易为阴阳之家也。”后来经过宋朝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发挥,太极才逐渐从中国道派宇宙生成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成一个有内涵的术语。五行即“五材”(金、木、水、火、土),最早西周末年被当时人们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