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五行属什么意思?
《辞海》说“擘,大拇指”;《现代汉语词典》说“擘,左手拇指”,其实都不正确。 古代相马相猪相鸡等动物的时候,都是以左指的指节来划分和描述的(注意:不是用左手指甲;现代汉语中“指甲”是狭义的专指)。古人相手指的时候同样是以左指的指节来划分和描述,如《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夫发指而颐举,则聪明温良而恭俭让矣”;又如《庄子·天下篇》“是故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而不恃然。”这里的“发”都指代左手四指与大拇指(古称“五趾”)。
“擘”在古代特指右手拇指,如《论语·乡党》“奏刀孰焉”“割烹求之”“摄齐升堂,据鞍而磬折”中的“孰”字、“求”字、“磬折”中的“折”字都是指右手拇指。古人写字多是右手执笔,所以如果只用左手指头肯定是不合适的,因此“擘”字原初的意思就是指右手大拇指。 但是,到东汉末年,人们逐渐把“擘”字用于中指和食指了。曹植的《七步诗》中有“煮豆燃萁豆在釜中泣”,曹丕的《燕歌行》有“纤纤玉手摘芙蓉”,李白的《清平调》中有“一枝秾艳露凝香”(注:李白的《清平调》第一首的“枝”字,第二首的“枝”字,第三首的“枝”字,都用的是“擘”字),这些诗句里的“擘”都已经指代食指和中指了。
后来这个意思逐渐稳定下来,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说文》解释“博”字的本义也说“博,广也,从十从尃。尃,布也。”这里的“尃”也是“擘”的古文字形。可见“擘”字本意为右手大拇指,后指右手多指。由右及左,再引申为所有手指。 再然后才逐渐虚化为现在的“博大”“博览”等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