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从舒舒从舒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音乐属木,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礼记》日:“孟春,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庙;宗伯帅执事者,彻田而祭先农神”。这是说正月里皇帝亲自驾驶着耕田的农具,带着大臣到郊外祭祀农神。 先农就是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他既是农业之神,也就是五谷之神。所以正月里要祈年,向神农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从节气上说,立春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焉”。这说的是立春这一天的天气现象。但是古人观察自然不仅仅是看当日的情况,还要观察一段时间里的气象变化。如立春以后,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这都是阳气生发的迹象。但整个正月里,气温仍然在低温中徘徊。所以《论语·八佾》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说法。

那么,音乐与立春有什么关系呢? 汉代郑玄注《周礼·大胥》曰:“大胥,主祀司乐及教乐之官。”这里的大胥,指周代的乐官之长。他同时注释《诗经·关雎序》中说“兴,起也”。这个兴指的是诗歌里的赋比兴三体。其中比即是打比方。兴则是托物起兴,用其他事物为比喻。那么郑玄这里说的兴其实是就歌舞类乐而言。因为乐器不用赋比兴。

我们看看郑玄对《周礼·大乐师》的注解便知。他说,大乐师,掌六律,以治其乐。六律,谓钟磬竽瑟等,各因其律而奏之。也就是说音乐始于立春,这似乎有点道理。 但问题在于,古代乐谱都用阳历记载。一个节气有一个节气的曲子。立春如何可能成为音乐的起源呢? 这就牵扯到一个古老的问题——历法的问题。

在古代,人们用天文观测来制定历法。发现太阳周年运动存在着周期性变化,于是把每一个循环称作一个“回归年”,其长度为365.24219天。为了计算方便,古人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份,每份三十天,共三百六十天。每个月初一为新月,十五或十六为满月。这种历法叫农历(旧历)。 用这种历法,春节必然是在十二月或一月。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固定在公历的二月最后一天。

问题是上古时期,人们的观测还不太精确,因此出现了置闰的情况。为了填补十一月冬至和次年正月立春之间的空缺,有的年份会在十一月份加入一个小月,或者来年二月份加入一个大月。这种情况增加了岁首的随意性。从腊月飞到正月,从十月推到年底。岁首到底在什么时候,完全取决于置闰的情况。所以“正月星回于天”这句话并不准确。

直到清代中叶,由于西方历法的影响,我国开始使用阳历,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