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五行里属么?
南方,在我国古代又称作“南土”、“南方之域”或“南郡”等。《尚书·禹贡》中有“荆河治所,导源南岳”; 《周礼·夏官·大司马》有“平邦曰南土”;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有“南山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南土”; 《史记·高祖本纪》有“项羽置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之地九郡……都南郑”等等记载。这些文献中的“南土”“南郡”、“南郑”等所指的地理方位都是今天的秦岭以南的秦巴地带,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汉中盆地”和“关中平原”。这一区域在地形上是北、西、东三面向中部的盆地倾斜,所以古人用“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来形容它(语出《周易·乾》)。
到了西汉时期,西汉朝廷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刺史部”或简称“部”。东汉时增加至十三部,部以下置郡、国及县,形成中央—州、郡、县三级行政体系。每一刺史部下辖若干郡,每郡统管几个县。位于秦岭以南的汉中郡辖二十余县,而其所属诸县又往往依山傍水而置,如城固县的故址就在今县城以北十六公里的沙河两岸。由于汉长安在汉唐之间处在“前汉未央宫”与“后汉雒阳宫殿”之间,因此这个时期的汉长安又常被称作“京师”或者“京兆”。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各藩王国自行分封子弟,扩大封建领地。同时,汉廷还先后设置河西四郡,即今甘肃兰州市以东及洮河、湟水流域地区,以控制西域南北两路的通道,防止匈奴势力的扩张。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制,而且扩大了汉王朝在西部及北部边疆地区的统治,从而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