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苑倩芙苑倩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属”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名词概念,它更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属”的问题是很困难的。 按照现代科学的解释,物质本质上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而不同物质之间的本质区别是组成它们的微观粒子的结构(排列方式)不同的结果。

比如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也就是说,物质与物质之间存在这宏观上的差异性,而这种宏观的差异性最终是可以归因于微观上组成物质的微粒子结构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没有原子、分子等概念,中国人是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指导研究世界万物的。所谓“五行”其实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或者说五种物质的属性。其中,木火土金水被看成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的元素或者说是五种最基本的物质。

那么现在问题变成了,金属、木头、水、火焰、泥土这五样东西由什么组成的?古人认为它们都是有形的,所以不能像现代科学那样认为是微观粒子构成的,而是认为它们是宏观意义上的“气”或者说是“炁”聚合而成的。所谓的“五行的相生相克”其实就是指这五种东西之间的宏观运动关系的规律。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说五行是什么什么元素的性质是非常不合适的;而从古代的视角来看,认为五行是由各种气的凝聚而成也是站不住脚的。用五行来解释世间万物就是一个徒劳无功的事情。

那怎么办呢?古人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取象比类。就是说,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五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寻找一些和五行相似的东西,比如可以找一找水与冰的关系,木与花草的关系等等。如果找到了符合五行规律的相似关系,那就将这种关系套用于探讨未知事物的相互关系上面。这就是“取象比类”,它是古人试图用一种近似数学归纳法的方式,来探讨事物之间的关系。

“取象比类”在古人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古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它的理论根源其实是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当“阴阳”概念能解释某种问题时,通常不需要使用“五行”。

窦方霏窦方霏优质答主

在中国古代的自然观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元,它们之间又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永无休止的相互作用。这些规律实际上都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自然规律和物质循环法则的朴素认识。具体到天文学上,同样可以找出很多例子:

古代的人们认为木星是一颗十分重要的星星:木星在天上每年环绕一周,和一年四季的周期相符;木星在中国古代又是太岁所在——天子,主管地上的一切,理应十分巨大;木星属木,而木主生发,又是生物的象征……种种原因,使古代的人们认为木星是天上最幸运、最吉祥的吉星。但是当木星巡行到某些地方时,它也会带上一些煞气,给当地人民带来各种灾难,天文学上把这些木星特地巡行的地方叫做“岁游八座”。又如,五行中火能克金,古代认为火星遇到金星就会把金星冲晦看不见,这种现象叫做“凌”。因此每当火星冲金星时,占卜家就会占断某地将会发生“小人遭殃、大人有喜”的吉兆。土和水也有类似的“凌”现象,如《汉书·天文志》就记载有“土星凌水”。

其实水大可以淹没土地,和地上的规律正相反,这说明古人也并不想让五行规律完全代替自然界的一切。再就是金星属金,金能生水而水对应北方,所以金星出现于北方的黄昏时分就应是“吉”,相反出现在南方的黄昏时分(黎明时分出现在东西方也有相应的规定)就是“凶”。又因为五行之间存在“循环克制”,所以当水冲金、火冲水、木冲火、金冲木时又分别是吉利和凶险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