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不建高架?
1987年,香港地铁将军澳线动工,当时在填海造地的同时,采用地下和地面相结合的建造方式。其中,位于启德机场及周边地段的2座地下车站——黄竹坑站与何文田站,是当时全球造价最高的地铁车站; 为了建这两个地铁站,施工人员在地下连续奋战40个月,用掉33万立方米混凝土、6万吨钢筋和500万块砖头。 由于工期过长,且开工时原拟以高架形式出现,因此遭到媒体和市民不断诟病。后来,这两座车站采取“明挖回填”的方式建成,并在站内设置自动扶梯,才得以实现通车。
作为当时香港最具现代化的地铁线路之一,这条路线也是“香港精神”的象征——它证明了人类可以挑战天然地形,改变城市结构,再造自然景色,让天、地、人融为一体。 然而,这一伟大的工程却并未获得世人的尊重。
据当地媒体报道,自从这条线路开通以来,因地铁隧道造成地面沉降、变形,以及地铁进出洞造成的空气湍流和外力作用,使站内墙壁、顶棚和立柱上积沙石累累。 有专家预测,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这一工程在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差工程之一”。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爆炸,中国不少大城市也面临着类似香港的困境。 在北京,东三环至东四环路段已成为全国车流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每天20万辆汽车在这里往来穿梭,交通堵塞严重。
虽然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开展改善计划,但一直未得到解决。于是有人提出,与其花巨资改造现有的道路网,还不如重新规划,走“伦敦、新加坡”的模式。 所谓“伦敦、新加坡模式”指的是,允许一定量的高架路、隧道、高速公路存在,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停放的车辆进行惩处。 这一方法听起来十分“经济实惠”,但却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北京现有道路网中,大量道路属于东西走向,而修建南北向的高架桥势必会破坏现有道路网络。 如果强行拆除东西向的道路,再重建南北向的路网,首先受影响的将是数千万居民的生活和数十万的车辆出行。其次,巨额拆迁费和重建费也将由财政承担。
看来,北京的“高架之路”还没走完,还要经受更多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