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有什么故事?
长征的故事:
毛儿盖会议之后,红军分三路进军巴西地区。左路军走草地时,在班佑附近与胡宗南的骑兵发生了遭遇战,全歼敌骑四团。
胡宗南急忙调兵遣将,以重兵固守自(知)—松(潘)大道,并在各渡口、桥梁部署了碉堡和机枪火力配系。这样,左路军前进的道路就被封锁了,连回击敌人也受到了限制。
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经过周密思考,亲自起草了一个电报,要徐向前和陈昌浩指挥左路军一部,首先攻取班佑附近的巴西地区,然后以主力乘胜向土(桥)—阿(西)路突击,从敌军背后向松潘前进。这样,就能与右路军遥相呼应,威逼打鼓山,打通北上道路。
毛泽东的这一部署十分英明,抓住了胡敌防御上的薄弱之点,只要左路军打开巴西,迂回土(油)河,立即就可以改变被动局面。但是,陈昌浩拒不执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正确指示,而且于7月21日擅自召开南下部队干部会议,硬说“北上没有出路”,必须“转守为攻,向南进攻”,顽固地推行南下路线。徐向前对此表示反对和不赞成,陈还硬要他“马上表态”。徐向前说:“如果非南下不可,那就由你们去指挥吧!”这样,陈昌浩就亲自指挥南下部队开始行动。
徐向前率领一、三军沿南下道路跟进时(四军已先南下由毛儿盖出发),收到了中央政治局7月28日的电报。电报分析了南下会面临的严重困难,指出:南下是绝路。并提出:“目前最紧迫问题,是速与四方面军取得一致意见,确定北上方针,以整个红四方面军速占松潘,打开北出大道。”
徐向前当即派参谋乘马返回阿巴盖宗面见陈昌浩,转达中央指示,并请示下一步行动。陈仍坚持南下,对北上没有丝毫反映。徐向前鉴于此,为了保存红军主力,主动请求率部北上(当时徐部实际是南下部队的后尾)。这一请求,终于得到陈昌浩的允准。徐向前得令后,立即挥师北上,日夜兼程急进,于8月1日,首先到达毛泽东亲自指定的目标——阿西地区,切断了胡宗南的交通要道,对敌人构成了严重威胁。
胡宗南急令其主力抢占松潘,并调四旅之众猛攻徐向前指挥的一、三军,妄图打开北上之路。徐向前指挥一、三军英勇抗击敌人10余天,毙伤敌军2000余人,自己也伤亡了1000余人。由于敌人占据着优势,一、三军虽经浴血奋战,也未能攻下阿西地区。徐向前知道,一、三军北上已没有指望了,便不得不把右路军甩在身后、带领先头部队折回了巴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