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还有什么故事?

长孙佳梅长孙佳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孟母三迁:孟子一家最初住在城外的一个坟场附近,孟子学会了哭丧的动作和说话的腔调。孟母觉得这地方不好,把家搬到一个集市旁边,孟子又学会做买卖的吆喝声。孟母认为这地方还是不好,又搬到了一个学校附近,孟子学会了礼仪,能行礼跪拜和尊老爱幼。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好地方,此后便把家安定了下来。

断机教子:孟轲少年时,有一次他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轲回答:“挺顺利的。”孟母高兴的同时拿起剪刀,直接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根正在织的线,如果对织布没有用处,那么这些线还能够织成布吗?”孟轲领悟到了母亲的心,学习很努力。此后孟子没有因为学习而使自己出现过失。

孟轲受业于子思的门徒。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加以发挥,成为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法先王”,宣扬“王道”,反对诸侯之间以武力兼并的战争。他认为只有一方面教化人民,一方面进行征伐,才能平定天下。他反对以霸道来治理国家,但他认为可以使用政治和思想的强制力量来推行王道,实行仁政。他主张从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入手,让农民有份耕耘的土地和足够使用的农具,有合理的生活和生产时间,使农民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把“孝”发展为“孝道”,并以此为施政的根本。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人的品德不是教化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化把本来有的善良本质显露出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相对立的,两者都反对把教育的作用归于人的本性。

孟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孔子的某些观点,如关于“天”的思想,他提出“人性善”的观点。孟子把“君权神授”理论化了。他说:“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诛杀暴君也必须‘奉天命’。”这些言论,反映出孟子认为“天”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孟子以孔子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自居。他肯定“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由此得出“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圣人既能得民,又能得天。天子如果不善,诸侯可以伐之;诸侯如果不善,大夫可以伐之。汤武之伐桀纣就是顺天应人。

孟子思想虽承袭孔子,但从思想体系来说,孟子比孔子更完整、更系统、更具有哲学色彩。孟子的一些思想观点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