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廉俊杰廉俊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土”,《说文》 “地之色也。象形。凡土之屬皆从土。唐、宋本作㔾。古者土、下可分读。小篆合爲一字” 徐铉曰:此俗説也,無所依据.按许書‘土’與‘㔾’別為二體,‘土’在六書中為會意,謂地之色亦言其形如覆盤。‘㔾’則於許書不載,當是後人補入者也。今文從土作㔾或省作土者是也。《易》 ‘坤至柔而动也剛’,故有廣義,訓之曰土;《詩·邶風·谷風》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故有廣義,訓之如薺。此其例也。俗或謂下可分讀,非復本义矣……詳見《說文解字注》12之380-381页。(徐鉉认为“俗説也,無所依据”,“非復本义”) 再引一段清代学者何廷谦的考证。参见何廷謙著《汉字学》47—56页 “《说文》以‘土’为‘地之色’‘象形’二字俱不确……就形体论,‘土’与’㔾’本非一物;就意义而论,土’之本义乃谓土地而非谓土地的颜色。考诸上古金文中,凡‘土’多训为实字而少假借,可知‘土’之为会意,自秦汉以前即然……” 以现代语言解释就是,从甲骨文和金文看,土(tū)表示的就是地形地貌,而不是大地之色,也就是说它是个实体词,而且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 而下(xìa),则是一个假借字,最早是从“夏”或者“遐”演变而来,用来表达一种泛指的大地颜色(比如《易·坤》“坤至柔而动也刚”“天地变化云腾雾散”)。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下比土晚出现了三百年左右,而且这个字的来源也不是象形,而是假借。 所以这个问题要简单回答就是,上古文里的土和下都是实体词,而且是土的基本字形之一,只不过土主要用来表达地势形态,而下主要用来表达大地之色。

至于题主提到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由于下假借表示了大地之色的含义之后,人们习惯用它的变形去表达土这个概念,但是土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原始含义,因此造成了混淆,于是才有了上面的种种观点。

优质答主

题主的疑问,就是我的疑惑,因为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康熙字典》中“泰”字的解释是: 说文解字中说“泰,大也。从大,声。太者,大之至;泰者,大之和”“天大,地大,人亦大。故曰泰。从大,一其上下。”(原文见《康熙字典 • 集韵》)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周礼•考工记•轮人》中的这段话“轮人为辐,必齐于毂,不齐则蹶”都是《周易》里的话——乾坤定一后万物始动、形立起来的那部分叫坤卦。所以“泰”在古汉语里指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坤宫”和它的卦象。也就是说,“泰”代表的是阴极静止的那个状态。

后来古人发现了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认为当阳极盛阴气开始萌动的时候是最美好的时光,于是把“泰”引申为阳气的萌动于下,而“否”则是阳气被遏在上。 但《周易·系辞传》中说的这个“泰”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乾三变而成坤的意思了。 至于我为什么在这里这么啰嗦地说这些,原因是很简单的啊! 题主问的不是正儿八经的人名或地名吗?怎么又扯到《周易》上去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