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離,麗也。象人處於二丘之間。以縋抱相持也。引申為凡連屬調和皆謂之離。” 《玉篇》:“離,古文離丽。” “麗,古文離。” 由此可知,古文字離、麗、麗三者相通。而麗的本义是“繫連”或“繫結”,即《廣雅·釋詁三》所云“麗,係也”;後來因雙音化而作“連繫”解,如《易·繫辭下》云“聖人以見天下之動,而後説(悅)之,故日‘無不繫’”。這裡的“系”也是繫連義,即《說文》所言“從糸从之”也。
又按:麗的本義當是“纍繫”、“綁扎”,其實就是“繫縛”的意思,後衍化成連綿詞“羈縻”,再衍生出表示“聯合”之意,乃後起之義矣!所以劉師培认为麗與羁、縻同源。(见《古書疑義例》卷五《形近聲同引誤例》)此說甚是。因此“離”的本義也就是「繫縛」之義了。
《說文》言「離,麗也。象人處兩丘之閒。以縋抱相持也」,這個解释是不准确的。我覺得“離”的本義当是表示雙方緊緊相連,相互依託。那麼這種雙方的緊密關係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有的可能是相背而立的,比如「麗」,也可能是相向對峙的,比如「罹」。還有可能是緊緊靠攏在一起的,如「離」就是双方面的緊緊貼在一起,不能分開。《說文》言「離,麗,兩鳥相聽狀」正是要表明一個背靠背的兩人相向而立的形象。
另外在甲骨文中有一個字形跟《說文》中的離非常相似,但兩側不是山而是兩隻手,而且兩邊的人頭方向還相反,這個字的本義當該就是雙方緊緊相擁,難解难分。這個字後來演變成了今日的「勞」。 而《周禮·考工記·匠人》中提到的「廬」,據鄭玄注即是今之「籬」字。許慎認為「廬」是由「離」加「木」而成。這種看法值得商榷。今人大多數都認為「廬」是由「廬」加「木」成,而「廬」又是由「盧」加「广」而成。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由於古人常常將房屋建在土坡旁邊用土築成的台子上或是直接在土坡上建屋,這樣的房屋看上去很像一座小屋被堆在了土山上,因此這種房舍就被稱為「廬」,而當它被圍繞時就又有了「籬」的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