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的五行属什么?

成海文成海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占个位,有空填坑 五行是古人归纳世界万物变化的一种方法,而五行的起源则要追溯到《尚书·洪范》篇之中,在文中“五行”被解释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五行最初的含义并非是一种事物属性或分类的方法,而是对五种自然现象的基本认知和概括。 在古代中国人眼中,世间万物的形成都是源于天地之气的运行和合,而这些天地之气又具体表现为五种形态:水是流动湿润的,所以称作“润下”;火燃烧着是炎热的,所以被称作“炎上”;木具有生长曲直的特征,所以称作“曲直”;金属容易变革成各种形状,所以被称为“从革”;土地能够播种出庄稼,所以称为“稼穑”。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发现这五个基本概念不仅能用来描述自然界中的种种客观存在,也能大致概括一些抽象事物的特征。比如天圆地方可以用“五行”中的水和土来比喻等。这样一来,五行就被逐渐发展为了一种类似哲学范畴的概念模型用于阐述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规律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们把五行理论应用到国家政治、社会伦理以及天人感应上来了,他们提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来解释天下大势甚至人体生理的变化。其中相生相克的原理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相乘相侮的原理则是:木过分旺盛就会克制不住火,于是火反会去烧尽木(木克火),这就是相乘;反之如果金受到过分压制,就反过来可以冲破土的阻碍,从而反克土(土克金),这就叫作相侮。

以五行为纲,用此来进行万物分类、归类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一思路一直影响着后来的道家学说以及中医的理论体系。 那么为什么五行里有一个“行”字呢?这个字的本义又是什么呢? “行”这个字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下图),其最原始的含义是指人们用双手支撑身体行走的状态——这里双掌的姿势很像两只脚站立的样子。不过由于当时人们使用“立”的字形来表示直立行走的意思,因此这个字形后来便很少再用于形容走路的动作了。直到东周时期才重新被人们拿来当作“行走”二字通用。

从“行”字的古文字形还可以看出,它最初的意思是“一边走一边敲鼓”,在这里“鼓”的作用不是发声而是为了提醒后方的人自己已经出发了。古人认为凡是出行,必然要有锣鼓喧天以示隆重,久而久之这个用法就被沿袭了下来……

仰芸诗仰芸诗优质答主

从五行的起源来讲,五行是来自于古代阴阳学说的理论体系; 而天干五行是从中医的理论体系而来。 古人发现天干的五个符号与人体的五脏、五官相通,所以就用这个“天干五行”作为人体系统功能的象征,并进一步推广到自然界的事物上来解释。而现代科学的许多学科都是来源于此。 所以我们一般把“十天干”理解为五行的化身或表达方式。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因为古人认为地支也是五行的一部分(比如以丑为土),并且古人又把一年定为十二个月份,于是就把月分拆开来表示了日辰和干支的关系。这样,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这样的表述——“五日为一候,三候一气,十二月为一纪,四十气周而复始。……子午流注,辰戌阴阳。” 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的话,那么对于题主的问题就可以这么回答了——“丙丁属火,甲乙寅卯同属木,其余类推……”。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或是理解错误的地方的话,欢迎指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