玘五行属什么?
1、在《说文解字》中,“玘”被解释为“玉名”。 2、根据清代段玉裁等人所著的《说文解字注》,“玘”这个字的部首是“王”部(或称之为“玉部”),其偏旁部首共有八个: 王、玉、琅、琯、玦、圭、琥、玘。
3、关于“王”部的释义与例句如下:
(1)《说文·王部》曰:“王,天下所归往也。”按:段氏又云:“古以为天地之号,亦以为君臣之号……《书》言‘受天有大命’,则王者天之所命;‘用受兹显命’,则王者天之命也。《诗》言‘天惟厥命’,则大命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文王既勤止,王来造父’,王即文也。”(二)本作○(《唐石经》引作△),象玉之形,凡王之属皆从王。(三字重出)(《说文·王部》) (三)古文王。(《周礼·春官·保氏》注引)
(四)籀文王。(同上) (五)禹文始立王者二字。(《玉篇·王部》) (六)《诗》曰‘有王季’,传曰:‘王季行王道者也。’王道者何谓哉?曰:王道者,天子行君子之道,故得称王而已矣。(《韩诗外传卷九》) [译文]《诗经》中说“有王季”,传说是王季实行了王道。什么是王道呢?所谓王道就是天子实行君子之道,因此才能称为王。
(七)成王少,周初定,周公摄政……而制礼乐。(《韩非子·奸邪》) [译文]周成王年纪尚小,周朝刚刚平定的时候,周公旦摄政代管国家……于是制定制度规定礼仪,制作音乐。
4、关于“玉”部的释义与例句如下:
(一)《说文·玉部》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绎不雍,义之方也;其声舒扬,远而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此五常之玉,乃有十二美:润兮,坚兮;曲兮,垂兮;夷兮,好兮;离兮,不匮兮;远兮,不悖兮;清兮,不秽兮;瑕不掩瑜兮;廉而不刿兮;垂之如旒兮;磨而不磷兮,砥而不厉兮;精光焕兮,照彼景兮!爰及公侯,庶士子男莫不佩兮!" (二) 玉者,石之美。有五德: 温、润、泽、理、坚。五事备, 故谓之为玉。 盖由阴阳合化, 五德蕴蓄而生焉。其质坚而有灵润之光;其色青黄赤白黑皆有:其体凝灵聚气;其音和畅深远,如玉磬之音。 故能养神、助魂魄、益血脉、耐寒冷、耐饥渴、愈疮毒、辟邪恶等百利千祥,无往不宜也……” (三)“夫玉有国色,有德色,有色。国色者,其色常莹然鲜洁,与它玉迥别,如国色佳人,不可亵视。德色者生有美德,润泽而柔。色者,其色多黄若鹅脂,白若凝雪,红若赤玉,黑若点漆。”(《格古论鉴》) “玉分十二种:正圆者为圭,四方者为璧,中心有孔者谓之琮,两边有孔者谓之璜。璞而不琢,名曰顽石;琢而成器,名曰宝玉:玉工就刀下成器,名曰宝器…..”(《博物要览》) 5、综上可知,“玘”的部首不是“王”而是“玉”。
6、此外还有一个跟“王”有关的汉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
7、另外还有一个跟“玉”有关的汉字,也是读qi的三声,不过这个字是个繁体字,现在已经被简化成了“玺”——也就是皇帝的大印的意思。 这个字也不属于“玉”部。 至于原因嘛,我也不是很明白,但是可以猜测可能跟上面说的那个意思有关吧~ 附篆书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