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字五行属什么的?
蒙,会意字从草从螟。螟是吃稻叶的害虫“稻螟蛉”,用螟来作部首表示与食稻有关的意思。 篆文(艸)(虫)(蒙)。隶变后,“蟲”写成“蒙”。 “蒙”的本义为初生的草木。《说文解字》:“蒙,草芽也。从艸、萌声。”《诗经·小雅·大田》:“既方既稷,既坚既好。”郑玄笺:“方,萌而可割;稷,苗始达;坚,茎叶充实;好,茂而有实也。皆谓草之初生时。”
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节,称为“郊社之祀”(“社”就是土地神)。周朝在春分时节举行祈种之祭,叫“蒙祭”。古人认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给太阳,祈求它早日照耀大地,使种子发芽出苗。因此把祭祀的日子称作蒙祭。如《国语·周语中》:“蒙鼓无铿。”韦昭注:“击鼓必铿,言其应候。若以蒙鼓待之,则不得其应音矣。”意思是敲打鼓时要发出铿锵的声音,这样才能和着音乐的节奏,如果用蒙着鼓膜的鼓去敲击就听不到声音了。这里“蒙”借做“懵”,形容没有声响的样子。 “蒙”还通假于“矇”,指眼睛不明或瞎,一般多用来比喻愚昧无知的人(与“矇”相对)。《楚辞·离骚》:“惟兹何功?历世而已成。既莫足与戏侮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王逸注:“昧昧忽忽,不知天地之间何所以然者,故曰‘惟兹何功’也。”“罔兮罔兮,胡憯莫惩!”王逸注:“罔罔,不明貌……言我迷惑暗昧,不晓天道,今又胡为久不戒敕。”这里的“罔”、“罔罔”就是指愚昧无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