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关于“晗”,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它是一个会意字(也有说是形声字的)——取意于天将要破晓,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的样子。 《说文解字》中“晗”的解释为“欲明也。从日含一”[1];段玉裁注为:“此与‘昕’、‘旦’义同。”[2] 从字形来看,“晗”是由一个日字和一个一字组成的会意字。日者,象日光形,是“日”的古字。二字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将明未明”之形。故从字形上看,许慎等人说的没错——“欲明也”——它是以日出为意象造的字,而它的本义就是“天快要亮了”。
那么,这个“一”是什么含义呢?王筠在《说文句读》中说:“一当日为点。”意思是:这里的一实际上是古代的“日”字,也就是今天的小篆和草书的“日”字,中间有一横。古人用一表示光线,因为太阳光芒四射,所以用横线来代替。[3] 王筠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这里的“一”不是简单的数字一,而是代表一横的光线,这种解释符合他对于其他“日”旁字的注释;第二,这个解释和他提出的“古无轻唇音”的观点相吻合。
按照王筠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日”下加一横就形成了一个初文的“晗”字了。至于后来的小篆(即汉字的标准字体之一)中的“一”没有了横线,只是变为一竖,那是因为人们已无需再强调其作为光线符号的含义了。 在我看来,上述分析还是比较合理的,但仍有可商榷之处。首先,我认为“日月”为“明”这个说法有些牵强附会,不能自圆其说。其次,我觉得“晗”字可能是一个后起的会意字而不是初始的初文。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听我详谈。
先说我的第一个理由。我们都知道“昕”和“旦”都是会意字,也都是以日、一的组合结构来表达“天快亮”“早晨”的意思。但是这两个字的构字结构和现代的汉字差别较大,不符合简化汉字的书写规则。另外,根据王筠的理论判断,“昕”和“旦”中的“一”也是指光线而非单纯的数字一。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两种结构的字都不可能是初文的“晗”字的原始形态。换句话说,如果真是初文的“晗”的话,它的结构不可能如此简单,而且也不会是以这样的形式流传到今天的。因此,我坚持认为:所谓的许慎等先人的“日含一”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再说第二个理由……还是不说了吧。总之,我认为现在的学术界对“晗”的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特别是没有注意到王筠所说的“一日”指的是光线的观点。还有人提出应该把“二”看作是“日”的一种演变形态,这种说法更是站不住脚——众所周知,“二”是数字二,根本就不是“日”的异体或变形啊,怎么能这样随便地解释呢! 所以我认为“晗”不是一个以“一”为特征的初文。同时我还认为:既然现在的汉字中没有以这样的笔画构成的初文,那么在研究这个字的来源时就不应该采用这种方法去推演它的演化过程和含义。毕竟这种方法只能算是现代人的臆测而已,并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能证明它就是某个字最初的形体。所以说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这种认识方法,这样才能使我们对文字的发展史有更加客观公正的认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王筠理论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之大,也没有完全理解王筠所说的“一当日为点”的具体所指。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这些观点缺乏应有的分析和甄别能力而导致其无法得到正确的评价,这也就使得我们至今还在使用着这种已经被历史淘汰的旧理论来进行研究和探讨问题,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