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五行最好啊?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人以此五者形容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及由此构成的五大元素周期表。这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五个符号,其实在古代哲学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赋予丰富的意义。 《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礼记·月令》说“孟春之月……其数八,其气厥阴。。。季夏之月……其日丙丁。”这里的“一”就是土行,“二”就是木行.......以此类推。
后来人们用“五行”来概括宇宙间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作用,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归结为五种类型的属性。 中医理论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人一样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阳主动,阴主静;阳热,阴寒。所以,五行其实就代表了两种状态——阴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任何东西几乎都可以归到这五个范畴之中。比如日常用品中有金器、银器,砖瓦是土,电器是火,衣服是木,汽车是金。自然界的山是石,水是火,大树是木,夜空是土,太阳是金。甚至我们的五官都能对应上,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 所以说五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世界万物规律的抽象化表达。
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如果运用得好,五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如果运用不好,也会让我们陷入迷惘与困惑。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五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中药药性理论和针灸腧穴理论两方面。 如中药十四制剂,即来源于五行学说的用药规律——“君臣佐使”。其中,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属于木,主升发,可宣肺散寒,主治外感风寒初起的头痛、发热、鼻塞等;
清热解毒药大青叶、板蓝根,属火,入心、胃经,能清解高热烦渴,治疗丹毒、痈肿等症;燥湿药物苍术属于土,可运脾阳、除湿浊,治疗中焦痞满、痰饮、水肿等症;泻下药大黄属金,可通腑泄热,用于治疗高热神昏、谵语发狂,以及目赤肿痛、痄腮等。
而针灸方面的应用更是广泛。如针灸治疗头痛,根据经络走向,分有“经治”与“络治”,前者适用于经络循行所过的头部疼痛,后者则适用于经络交错、分布广泛的头痛。 其中,督脉属阳,总督全身阳气,若督脉出现气血瘀滞,可通过刺激督脉穴位进行疏导,达到“治本”目的;
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部,沿下肢内侧上行至小腹”,采用针刺手法,疏通肝经,可达到“治标”之功。所谓“治标”,即是暂时缓解临床症状,“治本”才是根本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