铍五行是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心生火,心是君主之官,主宰全身。这五行学说与五脏是一一对应的,并且用五色来表示。而“青赤黄白黑”就是对应五脏的颜色——青色象征肝脏,红色象征心脏,黄色象征脾脏,白色象征肺脏,黑色象征肾脏。
那这个“五行的性质和阴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内经》是这样说的——“木生火,火待木而旺;水生木,木赖水而存!”这就是说,木(肝胆)有了火(心)才能旺盛;水(肾)滋养着木(肝胆),木才得以存在。 中医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把人体的功能归结为阴阳两个方面,即“阴平阳秘”。如果体内阴气盛而阳气衰,人就生病了,病名叫“阳虚”,这时需要补阳;相反,如果人体内阳气盛而阴气衰,人就生病了,病名叫“阴虚”,这时需要滋阴。
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木(肝)生火(心),肝火炽盛则烧焦心火,所以肝火旺的人容易心烦易怒、口舌糜烂、皮肤干裂;而心火旺的人,容易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心悸胸闷。治疗就要“抑木扶土”或者“泻火保土”。 金(肺)克木 (肝),肺气肃降则克制肝火,如果肺虚不能收敛,就助长了肝火,出现头晕、头痛、目眩、易怒。有肝火要抑制,必须清肺热,降肺气。
水(肾)克火 (心),肾水滋润心火,防止心火上炎,如果肾气不足,就不能制约心火,心火亢盛,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补肾气,泄心火,对于这一类疾病,治疗效果很好。 土(脾胃)居中央,主运化,升清降浊。它向上输送精微物质至心肺,向下传递营养到肝肾,保持五脏阴阳平衡。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畅,五脏之气都受影响。
所以说,五行学说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得出的规律,可以指导我们养生,防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