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五行属什么的?
《说文》云:“絺,细葛布也”,“绤,粗葛布也”,可见絺、绤都是指细葛布,而衫是穿着在里面的衣服,所以用丝织品制作的衫,应该是指有里子的衬衣;如果用葛类植物做面料的衫,那应该就是短袖或无袖的长袖衫了(见图1)。
图1 各种颜色粗细的纱线 那么根据《诗经》出现的顺序,应该是先有絺、后有绤,最后才有衫。《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曰:“我服兮,我裳兮。”朱熹集注引宋贤曰:“服,上衣也;裳,下裳也。”周代已经有了上装和下装之分,而且上衣叫做“服”,下装叫做“裳”。
《礼记·深衣》曰:“所谓深衣者,连衣裳而无裙衽……所以蔽前护后,得中而制上下得宜也。”说明当时的深衣是有里子而连着的上下装——这就是古代的衬衫了!《诗经·郑风·溱洧》曰:“执帚兮,遄兮。”毛传曰:“迅疾,为祓除行道者也。”郑玄笺曰:“此祓吏也。着襦裤,持帚洒扫道路。”这里的襦就是短袄,相当于后来的短打或短衫;裤就是穿在外面的长裤。
至少在周代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服装体系:上装(袍褂)下装(裙裤)帽子(冕弁)鞋子(舄履)等等,各有其作用和风格,并受到身份和年龄的限制。 不过,这种严格的服饰制度到了春秋战国已经开始解体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载:“子贡方人。 ”正义曰:“方犹言貌也。子贡美色而短小。”又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气宽缓不谨。 “方人”和“好勇力”就说明子路和子贡开始超越自身的限制而自由搭配服装了,当然,他们依然是贵族。
到了秦汉以后,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的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了。《汉书》载:“莽之妻平帝祖母元城侯姬,美色,自谓处昭阳宫,汗湿熏香,丽靡艳逸。”“武帝末,多伐材木,皇太后怨,曰:‘昭阳诸殿间厕常亡粪过。’下诏切责,武帝怒,自失所为。”
显然,昭阳公主和汉武帝的奶奶都穿了超短裙,而他们的长辈却是不许这样穿的(见图2)。另外,王莽的夫人还喜欢穿绣花鞋,这大概也是受汉代刺绣流行的影响所致吧。
图2 汉代画像石中的女子服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不在乎自己的着装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身份了。《南史》载:“王神念至洛,见侯景,景著白帢,单裘蹑履。”唐李贤等注:“帢,便帽也。以葛为之,形如帷幕。”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今之帢,乃古之巾也。”那么这里提到的“帢”其实就是现在的瓜皮帽或者三角巾了。
除了男子的服饰越穿越随便之外,女子更是可以尽情地打扮自己,无论是宫廷皇后还是民间百姓,都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做衣服。于是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各种服饰,就连内裤都不再是无色的丝绸绫罗而是用各种颜色的布料来制作。(见图3)
图3 各种各样的服饰 因此可以说,从周代的絺绤到汉代的绸缎,再到唐代的棉麻,以及宋代的刺绣,中国的纺织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衣着也越来越华丽。虽然唐宋元明都有平民抗御权贵之风骨,但那只是政治上的风骨,并不代表平民阶层的服饰要像穷人一样寒酸。
总之,穿衣自由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而色彩缤纷则是从隋唐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