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丝旁五行属什么?
绞丝旁的五行,在文字学里其实没有定论,因为五行的诞生最早只是为了描述汉字字形构造的抽象方法而发明的概念;但随着阴阳五行理论的诞生并流行开来,人们便用五行来描述万物的性质了。所以根据“同类相归”的原则,就可以找到绞丝旁五行属什么的答案了——它属于土行。 理由如下: 在古代文字学著作如《字源》中,都认为绞丝旁是由土或士组成的结构,并且引用了《说文解字·土部》中的话“士,中央之地也。”因此可以推出其五行属土。
清代学者阮元编撰的《偏旁音韵》中也认为“十”字旁(即现在的绞丝旁)属土。 此外还有一部清代的字书《康熙字典》也采纳了以上观点,认为绞丝旁属土。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如果绞丝旁属土,为什么部首查字法却把它归到金部呢?! 其实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于部首归类的问题——以形定部。所谓“以形定部”,就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将其归纳到某一个部首中去。但是在实际整理汉字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字不能简单的按照字形结构归入某一个部首之中,比如“高”“音”“边”等等,它们都是由“高”或者“音”或者“边”等部件组合而成,但却不属于任何一个部首。这种既无法归到某一个部首,也无法归到其他地方的字形,就被称之为类母字形,简称类字。对于这一类字,古人是采用归类组字的方法加以处理的。
所谓归类组字,就是把一些类字归类到一起,组成一个新字,以新字的主笔或偏旁定为这个字的部首。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它忽视了每一个字的独特性,把本来没有关联的字强行拉入到某个系统当中。不过这种作法也有可取之处,那就是能够保持汉字表意功能的稳定性。
回到问题上来,绞丝旁既然由“十”和“土”组成,并且“十”和“土”都是传统的部首,那么把绞丝旁归到“十”部的确没什么毛病。但是,由于“十”部本身是一个表示数目形态的符号,将它作为汉字的一个部首是非常勉强的事,于是古人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法:当“十”部的笔画数小于4画时(也就是只有“丶”、“丿”或“ノ”时),将其归到“戈”部;当“十”部的笔画数大于4画且为对称结构时(即“又”或“反”)归到“文”部。这样就把原本很别扭的“十”部字变得顺畅可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