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多少画五行属什么?
“卓”字笔画数:9 笔划部首:艹 五笔输入法:ajkg 康熙字典10画,五行属火。 我用的是现代汉字笔顺,9笔。
【字源】 卓在古文字结构中,上面部分是“高”的本字。金文作“”、篆文作“”“”等形,从“高”省。下面为“刃”,本义指刀锋。所以“卓”的字形表示的是用刀削平木头,做高的意思(今人用“斫”)。《说文》里有段关于“卓”的文字解读很有意思:“卓,高之尤也。”意为“卓”是“高”中最优秀的那个。 由此引申,“卓”字有“高超、卓越”之意,如“卓尔不凡”“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等等。
【演变】 “卓”字形变较多,但字形变化与读音无关,只是表意变化较大。例如,从“高”或从“刃”。
云行雨施,品物咸章,五行之气,环周于世,五行生克,变化万千。五行是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的一个系统,相生时顺,则相克时逆。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象征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形态。“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中进步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按照古代的文字学观点,“行”字在甲骨文中与“ ”字相通。像四通八达的道路。“行( )”的本意,通行无阻,周流不息。引申指某种法则、规律、规矩或道理。所以“五行”一词的本意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或五个方面)是按照某种规律和规则不断变化运动的。“五行”一词的这一含义一直持续到汉代。
郑玄注:“行者,皆布陈也”。杨倞注:“言此五者相生(或相克),如循环之无端,周流而运动也。”古人把世界本原归结于金、木、水、火、土五原,认为自然界的一切无不按照金、木、水、火、土(五材)的相生相克的规律运动变化(即“布陈”、“周流运动”)。所以后来就把这五原及其生生克克的规律叫做“五行”了。这样,“五行”一词的内涵就进一步演化了。这样理解“五行”这一概念,大约从东汉末年开始,以后才流传到现在的。
五行说认为,“五行”所代表的是五种基本物质以及它们各自的运动形式,在自然界主要表现为五种不同性质的能气在宇宙中的分布和运行规律。五材说则认为,“五行”所代表的是构成一切事物形态的五种基本物质和元素,在自然界主要表现为五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产生、变化及其运行规律。
在相生(比相克更为重要)的前提下,金、木、水、火、土(五材)循环相生,布陈周流,既体现了天道的自然规律,又顺应了自然的发展趋势,从而形成一种稳定有序、不断运行的系统。这五材作为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天上到地下,无处不有。五材的分布和运行状态不仅具有时空差异和条件转换的规律,而且存在着某种阴阳平衡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