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属于什么五行属性吗?

赖华坚赖华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些年头了,不过,最近突然又有很多朋友来问我关于星座的问题,所以还是决定整理一下以往的内容。(其实是因为以前回答过类似问题……) 先来个硬广:我今年出版的新书《星座密码》里有一章专门讲五行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当当网购买一本(๑╹◡╹)ノ""" 首先来明确一件事: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可以分为五大类——木火土金水。这被称为“五行”,而每个行星分别归属于不同的五行。 太阳属于火,月亮属于水,金星属于金属性,火星属于火,木星和土星既不属于木也不属于土,因此没有归入任何一类。

而我们熟知的十二星座中,每一个星座都归属某一五行。(注意区分五行与十二生肖产生的阴阳五行论,虽然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五) 具体划分是这样的: 在中医古籍中经常看到“五脏属五行,外应季春、仲夏、孟秋、暮冬和长夏”的提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五脏六腑和四季有所对应,春天对应肝脏,夏季是心,长夏是脾脏,秋季是肺脏,冬季是肾脏,而中间春季和夏季交接的部分就是心脏和脾脏。 这个季节对应的概念在占星学中叫做“宫”,因此上面的句子可以改为以下的行星顺序: 这样的排序看起来非常合理,但是其中有个小问题——在十二宫中,前面七宫被划分为黄道带,每一宫都和一个星座相对应。然而最后一个宫却被忽略了!

没错,最后一个宫是双鱼宫,它既没有归属特定星座,也没有归属特定行星。而这一宫恰巧是我们中国古书常说的“一阳初生”之地。这里的一阳指的是冬至一阳升起来的意思(从节气来说冬至是第一个节气),也就是指代的是冬至所在的子月。因此我们常说冬至一阳升起,雨水节后阳气旺盛,春分之时达到平衡,清明之后阴气上升,谷雨刚过阴阳平衡,立夏一阳开始衰退等等。(这里只列举了单数日期,因为从冬至开始,每五天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 而这些词句出现在中医古籍中可远远不止一处。

也就是说,在中医理论中,冬至后的阳气的上升是有路线的,它是沿着子宫—胃—心—肝—脾—肺—肾—膀胱一路升起的。而这正好和星占学的十二宫完全相反。 看到这里估计会有朋友问了,那为什么现在的中医教材和典籍中从来不提及这一点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现代很多中医人已经不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了,他们更倾向于用西医的思维解读中医,于是就把中医和西方医学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来讨论,于是这种古老的占星理念就被抛弃了。现在但凡有提到这方面的,要么把其视为封建迷信予以摒弃,要么就语焉不详一带而过。比如《中医基础理论》就是这样处理这部分内容的:

《中医基础理论》中“经络系统”那一节有提到“太阳主身之表,故阳明经为表里之纲;少阳主身之枢,故太阴经为表里之室……”这里的“阳明经”“太阴经”虽然仍是用五行的说法,可是已经用现代医学中的上下丘脑的概念来解释其含义了。 《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一节中提到“若阴消阳长,则形实色黄;若阳消阴长,则形虚色白……”这个“阴消阳长”似乎符合阴阳相生相长之说,可是后面马上又说了: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释然了:哦,原来中医古籍中提到的阴阳五行和现代中医提到的阴阳五行并不是一个体系!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书中的第四章还将其归入中医类呢? 因为这部分内容确实属于中医的理论范畴,只是现在中医界很少提及而已。而且我书中所讨论的五行和中医的古书相比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如果算变化的话,那就是我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医学内容,而古中医书里是没有的╮( ̄▽ ̄)╭ ) 如果说中医典籍中偶尔出现阴阳五行说是让人看不懂的话,那么下面这样的论述恐怕只有计算机才能看懂了! 在《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这样一段: “初之气,地气迁,湿土乃得行。二之气,热气盛,湿土承之。三之气,天政布,湿气及,厥阴风木少调。四之气,寒水盛,湿邪化。五之气,阳气微,阴盛湿蒸。终之气,阳气浮,淫邪浸。” 我书上第二章第三节标题就叫“古人是怎么计算阴阳五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